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生活的权力和体面死亡的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一)从“生与死”谈起 在生命哲学史上有三位世界级的思想家给我们解答了“生命”的奥秘: 孔子是人文主义的创始者,他对生命的看法似乎流入到“不可知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11) 耶稣是基督宗教的创始者,他对生命的看法可谓不同凡响。多默曰:主乎,吾侪既不知尔之所往,又焉能识其途哉?耶稣曰:“予即途也,真谛也,生命也。人欲诣父,舍予末由”!(若望福音:O14:5—6)。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论非正常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常死亡”概念带模糊性、悖论性、封闭性和诡辩性,并不科学。现实的死亡率千差万别。中国内地自杀死亡率16.78/10万,事故死亡率57.91/10万,他杀死亡率2.33/10万,自然死亡率535.9/10万,一切原因死亡率612/10万。一切原因死亡率较港澳高,自杀与事故死亡率较港澳低。澳门的一切原因死亡率特低(165.0/10万),自杀死亡率特高(40.9/10万)。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应该为此鼓舞喜欢,阿来路亚。"这是复活节弥撒中答唱咏的诵句。它蕴含着复活节庆典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是教会全部礼仪的基础,并由此延伸到八日庆期、整个复活期,直至圣神降临节;它涵盖了最基本的礼仪精神,那就是主的受难、复活,护慰之神的长住教会、训诲启迪和圣化引领。从此,恩宠的教会诞生,主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对西方主要的死亡心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分析,不同的死亡心理研究在研究传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可以总结出死亡心理的核心内涵:外部防御和内在成长。对死亡的抽象认知产生死亡焦虑,死亡焦虑产生死亡恐惧、自我保护、外在价值导向等外部防御反应;对死亡的具体认知产生死亡反省,死亡反省产生死亡接受、亲社会动机和行为、内在价值导向等内在成长反应。作者以死亡心理的两类反应为框架,综述了近5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承担着有死性的存在物,一切从人出发并为了人的事业都必须在"人固有一死"的背景中进行。首先阐述了死亡对于医学的背景意义:死亡是人类面临的客观的、必要的限制,关于死亡的立场对于医学具有源始性与优先性,最后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当代医学对于死亡的立场:遗忘。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个体是否存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冲突的压力,编制价值观念冲突问卷,用以筛查价值观念冲突的压力对个体自杀行为的影响.通过对240例农村青年自杀死亡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心理解剖访谈研究,验证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甄别高应激群体价值观念冲突的压力,是自杀研究和干预的实用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9.
对于很多久病不愈或濒死的病人来说,存在性孤独是侵扰他们的主要精神痛苦。从生存论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孤独根源于人的"共生"和"终有一死"的生存论特征,它的核心是病人因死亡的逼近而产生的与他人的深刻疏离感。存在性孤独具有很多不同于一般性孤独的特征,应当引起医生和病人家属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恐惧管理理论对道德五种基本准则以及道德判断的影响。85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控制组。全部被试首先完成道德五基准问卷。实验组被试接受死亡凸显提示后观看短片并完成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控制组接受一般负性事件提示。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而言,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直觉而非理性判断,并且死亡凸显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受到厌恶情绪的中介作用。同时,当故事情节发生转换时,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与原有道德直觉规范相一致的道德判断。本研究从恐惧管理理论出发,为道德判断的情理之争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