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晶  姜雪峰 《哲学分析》2023,(6):153-166+194
模型的本质和功能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模型的表征、解释和预测等功能得到了诸多讨论,而对科学家在真实的科学实践中如何构建、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模型的哲学考察,并不多见。以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发现和应用为例,可以从化学实践中建模者与模型使用者的角度分析模型的功能,提出并论证,理想化简化的化学结构模型在化学实践中的认知德性,除了对现实世界进行表征、解释和预测,还体现在两个方面:化学模型作为沟通科学理解的工具和模型使用者利用它进行理论推理的工具。简化模型既可提高理论的可理解性,还可促进科学家以卓有成效的方式使用这些理论,并用于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2.
刘鹏  柯文 《哲学动态》2012,(9):91-96
在科学哲学中,本体论是一个极易被忽视却又无法从逻辑上加以取消的概念。逻辑实证主义的反形而上学倾向使得他们拒绝讨论本体论问题,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本体论的地位。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越来越社会化,它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需要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这实质上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历尽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对科学的看法常常因为主体与客体绝对的二元对立而陷入困境,这个困境使得科学的真理观要么滑向客观主义的绝对主义,要么滑向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这两种立场都没有恰当地反映出主体在科学实践中的恰当地位和作用。我们将以上述方式所看待的主体称为不在场的(non-present)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后,由于受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库恩的"范式"理论等因素的影响,语用论在科学实践中的认知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当代尤为突出。本文从科学说明中的关于说明和理解关系的不同观点出发思考这一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践当中,科学家所构建和运用的模型,至少表面看来呈现出极大的异质性,例如所谓实物模型、现象模型、解释模型、例示模型、检测模型、数学模型、形式模型、类比模型、计算模型等。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或许是早期现代性——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出色的社会分析家。(莱昂,第41页)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逻辑基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理性主义转变到人本主义,再转变到异化劳动和粗糙的物质生产,最后转变到科学实践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今日的物理学哲学大多讨论和研究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然而组成物理学哲学的还有许多其他议题与论旨。近年来,由于科学哲学中的实践转向以及计算能力、认知能力与视觉化的强化,使得科学哲学对于科学仪器、实验室等议题的关心倍增,也给似乎无法列入物理学哲学的实验哲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生机。在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讨论物理学实验与一般实验室研究中各类角色的作用,将特别涉及如下问题:物理学实验研究中有何角色发挥作用;物理学实验对象的本体论问题,特别是物理学实验中的“自然物/人工物”的关系;物理学实验的认识论问题,如实验和实验室是否可以产生“事物知识”。  相似文献   
9.
郑祥福 《哲学研究》2012,(10):104-110
<正>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在经过上世纪80—90年代的辩护和修正后,中途经历了非实在论的全盘否定,至本世纪初出现了"结构的实在论",形成了一个在争论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说明科学实在论的理论观点确实不像反实在论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实在论所说的对科学理论成功的唯一解释是夸大其词的。但是,科学实在论的真正出路,不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法,而是在知识辩护中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F.培根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以增进人类社会的福祉为目标,以“复兴”科学为己任,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自然科学的一些独到见解和远见卓识,对当今的科技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培根的科学观做概括的梳理和分析,并就其中的主要观点阐明其给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