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红 《中国宗教》2022,(6):48-49
一、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的历史演变官学是指古代官方开办的学校。古代道教丛林官学制度,则是道教仿照此规定,在道教丛林中设立的在固定时期进行的教学制度。早在唐代,官方有道教科举制度(“道举”),可视为道教丛林官学制度之滥觞。道举制度为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始设。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结束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相似文献   
3.
殿试,又称廷试或御试,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皇帝亲自主持,在金殿举行。应考者只有通过殿试才能成为进士。殿试试卷是中国封建帝王选拔高级人才的重要凭证,自科举制度发端以来,历代殿试原卷在内阁填榜后,都要保存在内阁大库,由于普通人难得一见而充满了诸多传说和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双眼常常被尘世的迷雾掩盖而变得混浊,只有用心,双眼才能真正辨认出艺术作品高贵的原型——威廉.亨利希.瓦罗肯德毛正天、谢德敏合著的《儒林外史赏论》,是学术研究领域里一个新收获。该书在继承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一看书法,二看文章,凡书法欠佳者,别说进士、状元就是举人、秀才也难考中.尤其是清朝科举选拔更重视书法特别是清代要想通过科举的文人们必须要练习馆阁体.所以进士、状元除了要在文章方面出类拔萃外书法造诣也须精深.因此清代遗留下来的科举书画是很具有收藏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何成 《学海》2002,(1):146-150
科举制度臻于完善的明清时期 ,新城王氏以其颇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家族教育而崛起为一个历跨明清两朝、兴盛近达 2 0 0余年的科举望族和文化世家。王氏家族培养出了王之垣、王象晋、王渔洋、王士禄等以文学政事通显的科宦族人数十人 ,王氏子孙或以科举入仕 ,或以文学、荫补得官 ,皆赖于良好的家族教育。其教育从内容上说可分三类 :一为科举应试教育 ,一为才艺教育 ,一为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唐代道举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举制度是唐代实行的一项考试制度,即修习道家经典并以此开科取士.本文考察了唐代道举设置、开科情况和为道举培养人才的机构--崇玄学、崇玄馆的基本情况;介绍了 "明四子科"制举;最后阐释了唐代道举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