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如果每个人都注意减少自己不好的一面,那么从整个社会来看,好的方面就会不断增进。从这个角度而言,佛教的烦恼观可以在道德教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佛教的烦恼观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佛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待烦恼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与佛教整体风貌的改变相呼应。在早期佛教时期,佛教对于烦恼持排斥、打压的态度,将其视为敌人一般,整体上表现出逃避、远离和寂灭的色彩。到大  相似文献   
2.
正一、目前佛教放生实践中存在的弊端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中国佛教历代祖师大力弘扬,今天成为了佛教徒参与面最广的佛事活动之一。然而,今天一些佛教徒由于对佛法理解有所偏颇,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在放生实践中考虑不周,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却没有把好事办好,产生了一些弊端,令人惋惜。今天佛教信众在放生活动中容易犯的过失,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1、随意乱放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野生动物在其原本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可以保证生态平衡。但是,如果将野生动物脱离其原有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清源 《佛教文化》1994,(2):26-28
主持寄语 收到这份从某个著名的海滨城市寄来的稿件——《第一次受供养》,我颇费踌躇:一方面,觉得是真和尚写真实的心路历程,既可为天下几多新戒比丘比丘尼鉴戒,亦能为俗家人真正了解和尊重佛门弟子提供一种沟通之桥,应当刊布;另一方面,又感为难:主角毕竟只是新戒青年比丘,似乎远不够“法门龙象”的标准,放到这个栏目合适吗?  相似文献   
4.
创办《佛教文化》新版,是在1991年底1992年初,创刊号与读者见面,已是1992年6月底了。转瞬间,整整过去了两年,本刊已出了12期,恰好是预期的三年的工作量。当初朴老、吴老和李先生聘我做执行主编,相约为三年12期,如今功德圆满,该是我激流勇退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