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周一,又赶上月初,我一早就匆匆赶到医院,查看完这两天的手术记录,做好今天的手术安排,又同院里各部门负责人开了个例会,这才有片刻闲暇坐到桌前喝杯水。一个小时后,我要外出与英国梅费尔的两位老友也是合作伙伴一起进餐,商谈一些事情,我们决定去吃印度菜。说起吃饭,最近几天太忙,不是手术就是飞来飞去地出差,真是好久都没坐下来好好享受一顿美味了。  相似文献   
2.
谈谈天课与施舍李鸿鸣慷慨好施是伊斯兰教在南朝鲜提倡的优良传统之一,其主要表现是鼓励穆斯林交纳天课和自由施舍。天课与施舍,虽然都是用财物济贫,但在教法上,二者性质有所区别。天课:阿拉伯语称"则卡特"(),含有"净化、洁净"之意,主要指对穆斯林个人财产的...  相似文献   
3.
霍母斯·维慈在《中国佛教的复兴》中对上个世纪早期佛教因应社会剧变的反应是否可称为“复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以为其问题实质正是佛教的神圣性资源如何在现代性过程中得以保存。本文从制度层面、佛教社会功能、全球化或现代性、卡里斯玛、信仰者及其行为五个领域简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佛教的经验研究,试图通过它们反映的当前中国佛教现实情况来重新回应维慈的问题,以反思民国改革对现在的影响,亦为当前佛教实证研究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玉静 《哲学动态》2022,(10):87-95
言说“责任”已成为当下显学,而“责任”并非脱胎于传统伦理学,所以,这一概念在伦理学和哲学领域的意指并不明晰。在约纳斯和列维纳斯之间展开对话有利于厘清这一问题。尽管两人的思想理路并不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尝试在本体论与伦理学之间求得平衡,视责任主体对责任客体不求回馈的回应为责任伦理的特质,并将责任提至神圣性的高度。他们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行动规范,而是为责任伦理提供本体论或伦理学的依据。在他们看来,责任是人作为一种存在的本质,人的存在就是要承担责任。在两人之间展开对话,可为我们在当下现实环境中重新思考责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道德绑架现象成为社会热点,这使得从道德哲学的视角来厘清它的概念内涵和错误原因成为必需.在这方面,苏德超对道德绑架做了深入细致的现象刻画.然而,由于他的整个分析预设了一条成问题的原则,所以未能真正地刻画出符合经验直觉的道德绑架现象.通过引入康德对完全义务与非完全义务的划分,可以澄清道德绑架发生在康德所谓的非完全义务的领域,是施事方以道德的理由绑架了应事方在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之间的选择.道德绑架的错误在于施事方将完全义务领域的要求等同到非完全义务领域,剥夺了应事方道德选择的自由.基于此,道德绑架现象可以重新加以刻画.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定言命令理论,提出了一个"合理而理性的行动者在原初状态中的一致同意"的命题,作为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他认定康德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并且试图把定言命令的三条公式联合在他的原初状态之中,以便克服这些缺陷。同时,罗尔斯还认为,在关于社会正义原则的慎思中,一些合理的经验性的条件必须得到保留。因此,他用无知之幕取代康德的目的公式,以削弱后者过于严苛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韦尔默在其《伦理学与对话——康德和对话伦理学中的道德判断要素》一书中基于康德道德哲学之困难,考察对话伦理学为克服其困难所做的尝试并分析其成败得失,他把康德的绝对命令理解为一种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检验准则确立法则的程序,并认为这只有在预设人类可能的"共同意志"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这种对绝对命令的颇具经验主义色彩的解读因忽视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基调和道德普遍主义立场而难免误读之嫌。作为道德性的最高原则,绝对命令并非程序性原则,而是表达"理性地行动"这一自主道德的要求。由此引出的论证和应用的问题是康德道德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其困难所在。就对话伦理学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关联性而言,相比于韦尔默重点分析的哈贝马斯版本的对话伦理学,阿佩尔先验语用学路向的对话伦理学更好地继承了康德的理性主义精神,紧扣康德道德哲学的问题并尝试对之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8.
朝觐时节话天房李光斌每当说到伊斯兰教的朝觐功课,首先想到的便是天房。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朝觐时节。在朝觐时节谈一谈“天房”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天房”是中国穆斯林对“克尔白”的别称。这一名称可能始于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就有:“报达(指巴格达——译者)...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领洗者的认真基督使徒生活(Serious Christuan discipleship)中,服从是另一个福音命令。教区司锋有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活出这种福音命令,本章将要着重讨论这一点。我的中心观点是,教区司铎听命与团体和传教(mission)有着根本的联系,如果去除这些基本的关系,那么教区司铎的服从就会涉及到严重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论语》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値。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论语》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