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益世主日报》系天主教定期刊物,民国元年2月在天津出版,原名《广益录》,后改名《广益报》,与1915年衍生的天津《益世报》同属于天主教会出版。作为天主教专刊,经历了20世纪前期的中国社会变革及诸多历史事件,记录了天主教福传事业在华的艰难历程,在教徒中影响不菲,被认为是"华北一总公教报的首先问世的老前辈,为华公教报纸之嚆失"。  相似文献   
2.
唐朝时期,门阀士族的腐朽统治削弱,与这一统治力量相联系的经济、政治制度得到相应的改造,农民变得相对自由,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封建国家的统一集权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我校综合实践课的开设目标在于:密切学生与学生的联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梅康钧 《天风》2005,(4):14-15
20世纪以来,中国妇 女在社会变革中开拓进取, 不仅摆脱了传统的性别角 色束缚,男女平等地参与 国家现代化建设,体现了 中国妇女对自身主体身份 的认同和主观能动性。由 于中国传统的性别视野和 在现实生活中对女性的偏 见,要突破这些不公正的 偏见,就必须坚持创设对 待妇女的公平、公正的社 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探讨了毛泽东的农民观和女性观。作者认为,毛泽东在这些作品中阐释了阶级和性别之间复杂而又流变的关系,并认为农民和女性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将农民和女性作为革命主体囊括进无产阶级范围内是毛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卖弄新潮概念的多,实实在在深入研究的少,在这少数坚持踏踏实实做学问者中,贾玉民教授可以说是一位坚守精神家园的的学者.他一直坚持寻找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的切入点,力求突破传统的文学运动 作家作品的惯例,从文本出发,以主题现象为线索,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新文学主题现象论>一书便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的多篇论文曾经被权威的<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这足以说明这些论文的价值与份量.  相似文献   
7.
我与母亲     
张培生 《天风》2018,(6):38-40
2017年元旦,我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回了天家,享年89岁。现今她离开我们已有一年多,我们非常思念母亲。我母亲世代务农,是中国8亿农民中的一分子,十分平凡。她的童年和青年在战争年代中度过,中年生活在社会变革和动乱时期,老年见证了社会的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中国绘画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课题,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内忧外患的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绘画也开始书写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在西方美术的冲击下,先辈们开始寻求美术变革,在不断摸索和争论中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美术史料和图片,在众多的图片里面我们不难感受到中西文化碰撞的影子。对于当时“是否全盘西化”的纠结,现在来看,历史已经给出了明晰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的庙产兴学运动中,社会各界对佛教财产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辛亥革命后,在多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下,袁世凯政府开始制定寺产所有权政策性,几经修改,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法规。这些法规体现了《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吸收了地方政府和佛教社团的意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我国宗教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即投身于人才学思想的研究,而且在其长期的革命活动生涯中,一直坚持人才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坚信人才成长的客观条件,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至今仍不失其理论的指导意义,不愧是我国人才学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