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繁殖群中婴幼川金丝猴社会关系发展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瞬时取样法,对繁殖笼内出生的两只婴幼川金丝猴进行连续22个月的行为记录。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婴猴断乳大约在19—20月龄;断乳表现为母婴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群内其他雌性对初生婴儿表现出明显的抢婴、护婴和育婴行为;父亲对婴幼猴表现出接纳和容忍的态度;婴儿在断乳前是群内全体成员保护和爱护的对象,以后开始进入社会关系网,受到成年个体的责备,但很轻微;雌性幼猴在32月龄时尚未被记录到对群内成员表现威胁、蜷缩和匍伏等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之维及其根据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内在地包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追求,但是只有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主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使命。而且,这个"改变世界"之维不是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讨论"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廉,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是指"堂之边"或"厅堂上方有棱角的横梁"。《仪礼.乡饮酒礼》曰:"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注曰:"侧边曰廉"。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肯定了"廉"为"堂之边"或"厅堂上方有棱角的横梁"之说法。其中曰:"堂之边曰廉"、"堂边皆如其高"、"廉远地则堂高,廉近地则堂卑"、"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又曰:"廉之言敛也"、"廉,隅也;又曰廉,棱也。引申之为  相似文献   
4.
李石 《哲学动态》2012,(7):14-19
社会资本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热点的领域之一。而"社会资本"范畴是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之后出现的新概念。这一理论的出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资本内涵,更让学者们以为找到了试图超越过去理论的解释工具,把它看成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的解释范  相似文献   
5.
周湘  雁翔 《法音》2012,(4):41-45
释道安,东晋人,生于永嘉六年(312),卒于太元十年(385)。俗姓卫,常山扶柳人,家世奉儒,幼年丧亲,为外兄孔氏所养,自小聪慧过人,年12出家。因形貌甚丑,不被师所重,苦役数年后方乃向师求道。后受具并游学邺城,入佛图澄门下。后游  相似文献   
6.
宗教认同研究的意义在于梳理宗教认同与其他身份认同的关系,减少由于单一身份标签导致的对多样身份存在的扭曲,探索构建社会和谐之路。在汉斯莫尔(Hans Mol)以宗教是身份的神圣化定位了宗教认同的基本内涵时,  相似文献   
7.
一、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的鲜明时代特征 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他们彰显个性,争取各种自由、不爱受束缚,有着特殊的语言、衣着和行为符号。中学生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群体,我们不能割开外在客观因素,孤立地去研究中学生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贫困:一种社会资本视野的解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长城  陈云 《学海》2003,(2):110-114
贫困是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不仅仅是素质、能力、财富和资源的匮乏,更是人类社会结构、功能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产物。随着贫困研究的深入,社会资本逐渐成为一个有效的解释概念和分析起点。贫困因社会资本质量的低劣而产生,社会资本的发展也为人类最终摆脱贫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张立文 《现代哲学》2001,(1):70-76,96
儒学称谓始于汉,“河间献王德……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儒学,简言之是指儒家的学问、学说的总和,进而追问儒学的主旨是什么?是指以周孔之学的发生、发展、演变为对象,以求索自然、社会、人生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以仁礼贯通天、地、人为核心,以天人、义利、心性的融突和合为目标,以成圣为终极关怀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1640名初一至高一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青少年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榜样和其社会关系质量对他们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榜样和青少年社会关系的质量与其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显着.同伴不良行为榜样与青少年社会关系的质量与其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之间相关显着.同伴不良行为榜样与青少年消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对积极社会榜样的认可则与青少年积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存在着非常显着的正相关;社会关系好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报告积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较少报告消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2)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两种社会榜样和三类社会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均显着;(3)本研究没有发现社会关系对同伴不良行为榜样消极影响的调节作用,但发现同伴关系质量有助于积极社会榜样对青少年亲社会价值观和利他行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