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琴  王卓君 《学海》2014,(6):213-215
当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社会一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本刊的学术关心之一。本期笔谈的文章聚集高等教育的实践方面课题。季海菊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的长尾理论,探讨高校微德育产品开发的新途径,周琴和王卓君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政治文化的新特点,胡炜、丁堃和谷丽的文章讨论高校干部工作民主化的问题与改进之策,陈红雨的文章则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将教育与城市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基本需要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攻击问卷,对北京市六所本科院校的864名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的抑郁和攻击性,负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2)基本需要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抑郁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导师排斥感知与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排斥感知越强,基本需要的满足水平越低,进而导致研究生的抑郁水平越高、攻击性越强、生活满意度越低。即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4.
阳光 《法音》2007,(9):60-61
9月11日,中国佛学院在法源寺举行2007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学院第一副院长学诚法师,副秘书长蘧俊忠,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李印来。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中央统战部二局褚有奇处长以及中国佛学院2005级学僧和今年入学的46名本科生、14名硕士研究生出席典礼。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景进  刘浩强 《心理科学》2005,28(2):412-415
关于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德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20多年的研究资料,探讨了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测查工具,阐述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候,中国高等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应怎样来培养?这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研究课题。1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德育的临床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在不断变化,医学生在临床的道德实践中,也表现...  相似文献   
7.
分析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发现医学研究生存在人格缺陷、心理问题凸现、学术行为不规范、视野狭窄、创新能力不足和团队合作精神欠缺、依法行医意识薄弱等问题,从学生自身、教师、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内涵.最后,提出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仁爱、礼义和诚信构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信"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从而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丰富而系统的德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对现代教育颇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德育环境遭遇新媒体文化的时代挑战.面对以用户主导、分众传播为特征的新媒体文化系统,高校德育如何发挥和保持其主流性、主导性和有效性的使命和责任,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08年和2011年两次江苏省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研,从德育理念、德育方式、德育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求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李成义 《天风》2013,(5):46-46
近日,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因被投毒致多脏器衰竭而身亡,犯罪嫌疑人竟是其同寝室室友林某,令人震惊!而大学里类似的悲剧远非这一起: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均发生了铊盐投毒事件,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事件……一起起惨案历历在目,让人不禁要问,如今的大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