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大足孝道石刻在佛教中国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足佛教石刻中的传统儒家孝道内容,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对于传统儒家的种种攻击,采取了曲折自卫、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个演化的过程,也就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即是以孝道为载体的。理论以唐代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和宋代契嵩的《孝论》的出炉为标志,而实践层面则要首推大足石刻造像对孝道的形象、生动的阐发。大足石刻对孝道思想形象的刻划,对佛教的中国化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康第一次遇见郭靖的时候,是在穆念慈的比武招亲现场,杨康搂了穆念慈,并没有被行政拘留,因为他是太子党。郭靖看不过眼,找杨康说理,被杨康打得鼻青脸肿。那时候杨康武功比郭靖高出不少,让江南七怪都绝望了。那次打架以后,两人走了不同的发展路线。整本《射雕英雄传》,杨康学武功的镜头没几个,也就跟梅超风学了九阴白骨爪,跟灵智上人啥的学个三招两式,其他时间就是琢磨着搬起石头砸人,对自我的要求相当放松。郭靖老觉得自己是个笨笨,老起早贪黑地练,有马钰老师的底子,又跟洪七公学降龙十八掌,跟周伯通  相似文献   
3.
影壁作为我国独有的小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历史悠久,寺宇林立,至今保存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庙宇60余座,大多建有影壁,特别是南山寺的影壁多达9座。五台山影壁形式多样,材质齐全,内容丰富,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与所属建筑浑然一体,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调节空间的功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南阳玉石资源丰富,玉雕作品和玉器销售遍及全国各地,民间雕刻艺术精湛。南阳玉雕人物造型艺术在南阳玉雕中最具代表,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潜力和市场开发力,而且对于南阳玉雕艺术品的学术研究和南阳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5.
颜晶 《美与时代》2013,(4):32-34
云渡桃雕是江苏省泗阳县云渡村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起源于明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云渡桃雕被列入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但是由于当前云渡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而外地人对于这门工艺了解不多,这就使得云渡桃雕面临着传承人严重匮乏的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云渡桃雕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云渡桃雕传统艺术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6.
7.
高峰 《中国宗教》2012,(1):48-49
砖雕在回族雕刻工艺中最有特点,也最具影响力,在我国的砖雕艺术史上亦占有一定的地位。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它是在建筑的砖面上进行雕刻,并且通过不同部位和不同雕刻之间的配置、组合、呼应,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8.
肖伊绯 《法音》2014,(3):48-50
正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西距成都271公里,东距重庆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  相似文献   
9.
林慧 《佛教文化》2012,(3):61-63
我告诉自己,佛像与佛相肯在材料深处,在我目前还看不见的地方,如何请他出来,但凭一颗至诚的心罢。  相似文献   
10.
何光沪 《天风》2009,(7):45-46
《论语》是一部越读越有味道的书,圣经也是(卡尔·巴特说圣经里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两部书对照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