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连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在于连的生命中,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2.
吴阶平,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和中国性教育的开创者。1917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194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7年,吴阶平经著名泌尿科专家、归国华侨谢元甫教授推荐,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  相似文献   
3.
如果面对他人的批评,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辩解,甚至是暴跳如雷,进行愤怒地回击。而如果你对他人提出意见和批评时,你肯定希望埘方端正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对方的不理智过激反应,只能加深你对这个人的反感程度,  相似文献   
4.
初唐的大型维摩诘经变,从贞观十六年(642)的220窟到武周圣历年间(698-699)的335窟,对表现净土世界的场景,如香积佛国、阿閦佛国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现象值得玩味。联系到《维摩诘经》本身强调"心净土净"的唯心净土(无形净土)和不可思议解脱的"不二"思想,初唐维摩变对有形净土的浓厚兴趣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图像表现的兴趣和经典主旨本身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该种矛盾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反映了隋唐佛教的哪些变化?这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研究影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条件,160名学生分半在CAI和传统教学下,学习加法定律的法则(规则学习)以及应用法则进行简便计算(技能学习).结果表明:(1)和传统教学相比,规则学习的成绩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差异,但学习时间则明显少于传统教学;技能学习的成绩明显不如传统教学.(2)CAI组学生的教学成绩、学习时间、学习控制水平和态度之间都不存在明显的相关.(3)CAI组学生的教学成绩与学生智力水平明显相关.但与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存在明显相关,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控制水平和态度均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平时成绩无明显相关.(4)CAI组规则学习的学习控制水平明显高于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哲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冲出书斋面向社会,企图为现实变革和政治斗争提供方法和准则。现实需要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紧迫性决定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肤浅与庞杂。在中国近代这个博引古今、包罗中西的哲学体系中,到处充满了各种明显的和隐藏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进步的和守旧的矛盾与冲突。“独”与“群”则是这众多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  相似文献   
7.
在电影《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中,隐居在西部荒原的威廉上校的三个儿子有着不同的性格,老大艾弗瑞成熟老练,老二崔斯汀狂放不羁,老三山莫纯真可爱,然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色彩.电影启示我们,人们总是处在个人自由意志和社会道德律令交织的矛盾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不停地打倒自己,又重新站起来,在现代性悖论中走向对人的主体间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9.
过去只知道三弟和他的儿子不和,经常为一些家庭小事发生矛盾,两人争吵起来,常是口战升级到手战。幸亏弟媳和侄媳贤惠,各自拉住自己的丈夫,使这一家庭战争很快熄灭。对于三弟  相似文献   
10.
武小西 《哲学动态》2022,(11):92-100
伦理两难引发的心理矛盾有可能破坏自我的统一性,造成能动性的瘫痪,常被理性主义哲学家看作应当避免的负面现象。然而,心理矛盾对理解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重价值面向有积极作用,也为行动主体的自我改善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在重估心理矛盾的道德哲学意义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出转化和结合矛盾两极、以矛盾张力为行动依据的折中式解决方案。折中式方案促使行动主体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多重实践同一性,对所处社会情境作出更恰切的反应,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变革。因此,心理矛盾不仅凸显出自我是在时间中的展开,也揭示出自我深刻地内嵌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解决心理矛盾,正是打破自我的静态统一性、建构更加立体的动态统一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出个人与社会的双向影响和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