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怀忠 《管子学刊》2006,(3):111-114
三纲八思想是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思想。三纲思想为当代职校校长在个体道德修为上提供的借鉴是作为校长应首先重视自身道德人格的修养,并要鼓舞教职工士气,振奋教职工精神。校长的行为是追求一种境界,落实为为他人、为社会进步而奋斗的终极追求。八思想引导校长必须通过学习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又必须形成一种道德推动力。只有形成道德推动力才会形成卓越的道德分析,最终落实为积极持续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大学》三纲八的逻辑结构 ,然后分析《大学》所设计的三纲八人生图式的道德内容、历史依据及其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孔孟思想是典型的德性伦理思想,孔孟德性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主要包括恭、宽、信、敏、惠和仁、义、礼、智、信等德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孔孟德性思想是现代社会融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是提升个体生命质量、应对现代社会挑战的自律武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博大民族情怀的心理根基。  相似文献   
4.
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教育轻行为训练是青少年道德建设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而养成训练则被证明是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生成的有效路径.这是由品德生成的客观规律、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体验教育、实践育人的任务决定的.要切实提高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际效果,德指标应易记易循,行为准则须明确具体;活动方案设计应贴紧未成年人实际,训练活动要注重可操作性,强化情感体验环节,抓好"小处"、"小事",注意训练活动的持续性和家校(园)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巩固养成成果.实践证明,从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入手正是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以忠、孝、仁、义、礼、勤、俭,信、和、耻为内容的"两纲八"德规范体系言约义丰,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标和基础.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足当代中国公民最基本的品德要求,吸纳人类道德文明成果,易为未成年人记循等是建构这一体系的依据.二级德的提炼设计遵循了与优秀传统美德的连接、注重贴紧生活实际、体现社会对未成年人最基本品德要求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孙坤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1-111
那木罕是一位生活于元明之际的少数民族遗民诗人,元亡后他隐居遁世,衷于诗歌创作,尤其偏爱如石、竹、菊之类具有坚贞意象的景物;同时,作为誓不仕明的元朝遗民,通过对贞洁之物的吟咏来传递其对故国的坚贞之情,诗歌尽显忠君爱国之色。因此,那木罕诗歌中坚贞意象与忠爱之诚并蒂显现,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画科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其中意象造型成为支撑这一体系的基础,传统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绘画的观察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墨子世系考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墨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小邪国(在今滕州市)人。他是墨学创始人,我国科学鼻祖,中华民族三杰(孔子、墨子、老子)之一。墨学“晚出于儒学,高出于儒学”。墨学异军突起,儒墨两家互相驳难,揭开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序幕。“墨子学说,在战国初期,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如孟子所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自孟子大批杨、墨之后,其势稍衰,到战国末期,墨与儒尚能‘并称显学’。“关于墨子的一里籍及身世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一,本人试就墨子世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你们来看     
黄兴 《天风》1995,(8):2-3
读经:约1:39 感谢神给我们每个人造了一双眼睛,使我们能看到上帝所造的美丽世界。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明亮的日月,灿烂的星光,更使我们能看到真理、光明、神的作为,使我们能仰望神而得着能力,不至于走人深渊。只可惜有许多人失去了上帝造眼睛的本意,用错了眼睛,专看邪恶的世界,看物质、金钱、名利、地位,看环境、看人,成了邪眼、红眼、昏花的眼,最后变成瞎眼,使整个人生进入黑暗。主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相似文献   
10.
吴艳红  毛利华  朱滢 《心理科学》2001,24(4):422-425
以中国汉字为材料,考察系列包含的项数、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系列位置曲线不同部分记忆性质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提取过程的重要性。(2)在包含11个项、并且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00毫秒的系列中,系列位置曲线的首因部分表现为联想记忆的性质,是依赖于线索的提取;近因部分表现为绝对记忆的性质,是依赖于记忆痕迹的提取。(3)系列位置曲线不同部分记忆性质的分化,于系列包含的项数和项之间的间隔时间有关,结果体现出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