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宪 《心理学报》1991,24(2):106-114
本文概述了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的状况,着重论述了它的主要研究领域:证人证言,讯问与供述,法庭心理学,陪审团研究,犯罪心理学,被害人心理学以及司法程序心理学,这些内容对于深化我国的法律心理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大陆法系鉴定结论与英美法系专家证言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重点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击证人暗示感受性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感受性指一个人对误导信息的易感性或抵抗力.在目击证人记忆研究领域,有两种暗示感受性:延迟的提取错误和立即的误导信息接受.研究者用不同方法对这两种类型的暗示感受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整合.这对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词真实性鉴别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击证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晓歆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04,27(2):376-379
目击证人的证词对维持司法系统公正的重要性使得对目击证人的研究成为当今法律心理学和司法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击证人的错误证词是导致锗判案件的最常见原因。警方在询问、队列辨认与照片识别中的特定程序和行为,目击证人的记忆、年龄、性别、种族、自信程度等.都将影响证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在审理案件中,自古以来都需要使用证人。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证人证词的可信度的甄别与确定是审理案件的关键。实践告诉我们,证人证言的错误率是很高的。影响证言的可靠性因素包括精神因素及心理品质等。我国司法心理学的奠基人,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林秉贤教授曾在其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一书中,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即感知因素对证言的影响、注意因素对证言的影响、遗忘与暗示因素对证言的影响、情绪状态对证言的影响、主体态度对证言的影响、证人作证动机对证言的影响、主体陈述背景对证言的影响、执法过程中交往的层次对证言的影响等。这里换个角度,尝试从纠问式诉讼及当事人主义研究——审判模式对证言可靠性的影响。谓之独辟蹊径也好,一派谬论也罢,但愿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6.
反馈对目击证人辨认信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辨认主持人对目击证人的辨认给予不同反馈对其辨认信心的影响。213名被试参加实验。先看一段模拟罪犯逃逸时的录像,然后对11张相继呈现的人像照片做辨认和确定程度的判断。随机给予肯定、否定或没有反馈之后,被试做辨认确定程度和其他一些相关问题的判断。结果表明,辨认错误的证人在得到肯定反馈后,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得到否定反馈后,受到的影响较大。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的被试受到反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关于目击证人证言可靠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然 《心理科学》2007,30(3):727-730
目击证人的证词在刑事诉讼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证人对案件的记忆往往会受到其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对于目击证人证词可靠性的研究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关注,西方心理学界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从证人的年龄性别、心理状态、对证人的询问方式以及辨认的情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西方心理学界关于证人证词可靠性的实证研究,并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贺琼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20-123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目击见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击见证的心理学研究已形成了沿着估计变量和系统变量两个方向进行的思路,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已有的研究也启示,要加强司法实践和心理学研究的联系,多途径多方法对目击见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海丞 《哲学动态》2022,(12):88-96
社会知识论的一个核心议题是解释基于证言的信念是如何能被辩护的。根据局部还原论,证言的成熟听者应当具备关于自己所接受的证言是否可靠的正面理由,否则无法获得被辩护的证言信念。这一理论面临两大诘难,即“正面理由不足问题”和“双重标准反驳”。根据前者,在一些日常情境中,即便主体没有正面理由来支持所接受的证言的可靠性,也可以获得在直觉上得到辩护的证言信念,甚至知识;由此,局部还原论的要求过强。根据“双重标准反驳”,局部还原论者针对成人和儿童的证言信念提出了不同的规范性要求,而这样的双重标准是站不住脚的。然而,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类反驳并不成立。不仅如此,局部还原论在解释除证言信念以外的其他命题态度(即“置信度”)方面具备非还原论所没有的重要理论优势。因此,局部还原论是比较合理的证言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共同犯口供的是法定证据中的口供,但是同案犯之间相互的口供能否作为证人证言使用,这直接关系到同案犯的口供能否直接定罪的问题,毕竟在有些时候只有口供,很难收集到物证。笔者试图对证人证言的形成机制进行阐述,以及对外国的证人证言的的形成过程及范围进行阐述,并且说明在一定的情形下,只有同案口供是可以对案件进行认定的,但是本人认为必须对此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定,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