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 5 -1 1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规律 ,2 80名昆明市及路南县汉、撒尼族儿童参与了三项知觉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儿童随年龄的增长 ,有关知觉组织策略的知识及自我监察的能力也逐渐发展 ,表现为系统观察、选取有效策略及计划性的增强。 2儿童对信息的加工不断深入 ,从表浅的加工过渡到详尽的加工 ,不仅要求补充必要的信息 ,而且主动搜索隐蔽的线索以促进识辨。3儿童自我评价从笼统、含糊逐渐向客观、全面发展。4路南儿童元知觉的发展晚于昆明儿童两年 ,但在路南的汉族儿童和撒尼族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文化教育对儿童元知觉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社会学、行政监察学的理论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纪检监察监督机制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作者指出这一机制有着全过程性、专业性、多元性、时效性和效益性等五个方面的特点。从其特点出发 ,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纪检监察监督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具有:监察官位卑权重;奉行监察权法定原则;监察官犯罪加重处罚;互监互纠;监察回避;垂直领导;监察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注重对监察官员的任用考核;“代天子巡狩”,即代表皇帝巡察地方、监督官员,等等特点。中国传统监察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即使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它不仅对我们完善监察制度有借鉴价值,而且对我们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也有借鉴意义。今天,在我国腐败形势异常严峻、国家长治久安遭遇重大挑战的情况下,重温中国古代监察史,吸收其经验教训,成为摆在执政者面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4.
城隍神本为民间俗神,道教将之纳入神灵系统。城隍信仰起源很早,至少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如班固两都赋序云:"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①经过历代的发展,城隍信仰从明代开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元璋"于临御之初,与天  相似文献   
5.
晚唐著名诗人许浑,系初唐高宗朝宰相许圉师后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太和进士,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官终郢、睦二州刺史.作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篇什.  相似文献   
6.
王淮,南宋著名宰相,字季海,婺州金华人。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卒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享年六十四岁。死后葬于湖北黄梅县柳林乡。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及第,授台州临海县尉,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右正盲、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  相似文献   
7.
《管子·桓公问》以管仲与齐桓公对话的形式记载了先秦时期重要的议事机构明台、衢室、灵台和诤谏途径“告善之旌”、“总街之庭”、“谏鼓”、“啧室”等,是研究先秦时期监察制度和诤谏方式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为地灵人杰之地,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金代政治家聂天骥就是其中之一。聂天骥(?——1233),字元吉,五台沟南村人。金卫绍王至宁元年(1213年)中进士,调汝阴(今安徽阜阳)簿,历睢州(今河南睢县)司侯,因居官廉洁被举为封丘(今属河南)令。宣宗兴定初,擢为尚书省边关粮草房令史。当时赋臣高琪把持朝政,朝臣往往附和,唯独聂天骥刚正不阿,高琪对他也无可奈何。不久,他任吏部主事,兼监察御史。时,西夏请和,遣使者来贺元旦,互市于会同馆(今北京大兴东王府街),有外戚亦贸易于其间。聂天骥上疏认为,大官参予贸易,谋取暴利,有失朝廷体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