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皇侃立足于传统儒学"用气为性"的思想,有效地将仁的本质、工夫、效用相贯通,即从人性的共性出发,认为仁为人性中生而即有的品性,但由于每个人所禀之气存在厚薄之分,不同的人其仁性也存在差别,并在彰显时自然表现为"恻隐济物"、"恩爱"等利他行为,此即"行仁"。基于仁性的个体差异,展现于现实生活中的仁功也存在圣王、圣师、君子之别。皇侃仁论彰显了南北朝时期儒学逐渐摆脱玄学束缚,向传统气性论回归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乡党》有"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一章,何晏《论语集解》引包氏注认为"东首"的位置当在南牖之下,郑玄却认为应当在北墉之下。南牖、北墉正好是士人寝室中南北相对的两个不同位置。本文通过考查两种不同经说成立的根据,说明了郑玄"北墉下"经说的思考过程,揭示了郑玄经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皇侃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儒家学者,其性论一改魏晋以来的玄学思维模式,回溯先秦以来"即生言性"、"禀气定性"的人性论传统,提出了"性者,生也";"性无善恶,而有浓薄";"人生性分各有所能"等命题。展现在"性""情"关系上,皇侃虽然借鉴了王弼"性其情"论,但已不再是玄学式的以本体之"性"去支配经验之"情";而是注重阐发人性中天然具有的合理性,及其在现实中基于这种合理性而去恢复人的自然真情。因此,皇侃性情论可视为南北朝时期玄学流宕氛围中的儒学奇葩。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无神论者。本文拟对孔子的无神论观念作简单述评。一、"子不语怪力乱神"人们谈及孔子的无神论思想,首先想到的是《论语·述而》篇的"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三国魏代,由何晏主持的《论语集解》援引著名儒者王肃的意见,认为"神,谓鬼神之事"。因此,不语"神",就是不谈论鬼神之事。然而实际上,《论语》中多处都谈论鬼神之事。所以南朝梁  相似文献   
5.
六朝儒学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为文本,通过对六朝儒学的代表人物皇侃的儒学思想的分析,发现其中的内在矛盾,以一种新的视域解释六朝儒学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皇侃身处佛学风行的时代,其涉佛的思想可以提供一个管窥六朝儒学的独特形态、了解彼时经师如何巧用外来异质思想实现儒学的重新定位和自我调适的良好视角。佛学对皇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诠释方法上,透过经文来体察圣贤的境界,并尝试用玄理与佛理来呈现其内在世界,与玄学一同促成了更为内向化的诠释思路。在诠释内容上,不同于传统经学叙事从政教风化来理解教化,皇侃用“应机作教”的佛语勾勒夫子的人师形象,意在促成儒学由政而教的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