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伞雾状气管内喷药湿化气道对气管插管内痂形成的影响.将6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伞雾状气管内滴药器给予气管内脉冲式喷药,对照组用5ml注射器滴药传统的湿化方法.观察组较对照组痂形成少,痂阻管程度轻,肺部感染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伞雾状气管内喷药湿化气管插管优于传统的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伞雾状气管内喷药湿化气道对气管插管内痂形成的影响。将6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伞雾状气管内滴药器给予气管内脉冲式喷药,对照组用5ml注射器滴药传统的湿化方法。观察组较对照组痂形成少,疾痂阻管程度轻,肺部感染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伞雾状气管内喷药湿化气管插管优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吸对ARDS患者肺通气及顺应性的影响。选择2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C组与SIMV组;分别给予开放式吸,记录吸前后肺通气指标及呼吸系统顺应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吸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均显著增加(P0.01);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0s显著降低,吸后15s、1min显著增加(P0.01);两通气模式比较SIMV组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增加显著(P0.01)。吸前后动静态顺应性、动态P-V曲线斜率差异不显著(P0.05),通气模式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开放式吸引起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先是下降然后显著增加;SIMV模式呼吸频率、通气量增加较为显著。不同通气模式下吸对呼吸系统顺应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评价吸管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一次性吸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或肛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38例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结果20例吸管灌肠治疗组均安全放置或减压,其操作成功率为100%(20/20)。吸管灌肠治疗组大部分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并腹围、X线肠管最大直径、C T肠管最长液平明显小于灌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管灌肠治疗组明显优于肛管灌肠组。一次性吸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操作技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并吸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是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观察气流冲击法配合吸术对于行机械通气(MV)患者吸的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将59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放式口鼻咽部吸,实验组在常规吸的基础上采用简易呼吸器气流冲击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鸣音、日吸次数,连续两次吸时间间隔、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住ICU时间.两组患者MV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患者鸣音改善情况及连续两次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流冲击法配合吸术可以有效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缩短患者的MV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确诊为肺结核364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我院涂阳性的住院患者的性别比率及临床意义。共有涂阳性住院病例207例,涂阳性病人男女性别比例为3.31:1。菌涂阳病例对性别的比值比为1.67(95%的可信限为1.20~2.33),男性和女性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1)。提示我院涂阳性住院患者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治疗重点的转移与“祛痰化瘀”的治则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深入的研究,医学界将哮喘治疗的目标被定位于气道炎症的消除,但其治疗仍局限在气道局部炎症的控制,而对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束手无策。祖国医学讲究整体观念和治病求本,将气道炎症及与此相关的炎症介质和因子统归于瘀。气道炎症与瘀阻肺为不同医学体系对同一病症的诠释,二者殊途同归。祖国医学注重辩证施治、合理运用理法方药,疗效确实,副作用小,可以弥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吸对ARDS患者肺通气及顺应性的影响.选择2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C组与SIMV组;分别给予开放式吸,记录吸前后肺通气指标及呼吸系统顺应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吸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均显著增加(P<0.01);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0s显著降低,吸后15s、lmin显著增加(P<0.01);两通气模式比较SIMV组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增加显著(P<0.01).吸前后动静态顺应性、动态P-V曲线斜率差异不显著(P>0.05),通气模式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开放式吸引起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先是下降然后显著增加;SIMV模式呼吸频率、通气量增加较为显著.不同通气模式下吸对呼吸系统顺应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不同吸负压对ARDS患者肺复张容积及动态顺应性方面的影响.前瞻性自身对照分析ARDS患者28例,分别使用150mmHg~200mmHg的负压进行开放式吸,记录不同负压吸前后肺容积及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吸负压下的肺复张容积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吸负压下的肺动态顺应性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态顺应性与吸负压、肺复张容积的回归方程是:Y(肺动态顺应性)=30.702+0.015X1(肺复张容积)+0.005X2(吸负压),自变量对X1,X2对肺动态顺应性影响的P值分别为0.630和0.832.因此,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吸次数,吸时应首选小负压进行吸.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一项医疗活动,也存在着必要性、可行性、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消极与积极优生、严重病例处理等伦理问题。应在有利、尊重和公正等医学伦理原则上依法开展,并提高筛查质量,确保患儿的诊疗和随访,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