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声 《天风》2010,(10):I0001-I0001
<正>9月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相似文献   
2.
恐惧是影响和维持慢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材料和被试类型情况下, 疼恐惧均主要作用于个体对疼相关信息的早期注意加工阶段, 表现为注意警觉模式。该注意模式使个体将注意维持在疼上, 从而干扰了对非疼信息的注意能力。矫正疼恐惧相关注意偏向可以改善疼体验。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任务测量疼恐惧相关的注意偏向及其神经基础, 进一步考察矫正疼恐惧相关注意偏向能否改善慢患者的忧郁和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是目前拯救良性终末期肝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也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伴随经济的发展、肝脏移植技术的成熟与规范,等待肝移植的庞大人群与供肝的严重不足形成了巨大冲突,矛盾的焦点是肝源的紧缺.化解这一困局的方法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即扩大供肝的数量和合理利用好已得到的肝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多模式镇预防截肢后幻肢的临床效果。选择50例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观察患者疼评分,患者自控镇按压次数,使用其他镇药物的情况,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及幻肢发生率。结果显示,镇评分,Ⅱ组高于Ⅰ组(P〈0.01);PCA按压次数,Ⅱ组多于Ⅰ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P〈0.01);Ⅱ组幻肢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采取多模式镇预防幻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加拿大Edmonton报道了7例1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胰岛细胞移植术成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投向了胰岛细胞移植的领域.然而,临床移植工作的成功开展还面临两大困难,一方面现有的胰岛细胞来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免疫抑制方案造成了很多副作用.近年来,科技工作者正在探索新的途径,寻找新的胰岛来源.特别是包括体外重编程干细胞(iPS)、调节性T细胞和脐血干细胞在内的多种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进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慢性疼与抑郁症具有高度共病性,但迄今尚无成熟理论能够阐释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对慢性与抑郁的脑机制研究提示,慢性和抑郁常常涉及到相似的情绪脑区活动的异常改变;与此相对应的是,行为学研究发现,疼患者与抑郁患者在加工疼或抑郁相关信息时表现出了模式相似的认知情绪偏差(CAB)。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趋于一致,指出慢性和抑郁共有的情绪通路异常变化可能导致了相似的信息加工异常,是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基础,而认知情绪偏差则在行为上反映了这种变化,并且很可能是共病发生、发展及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国际肿瘤界逐渐意识到老年肿瘤治疗问题的严重性。老年肿瘤患者在被确诊时多已处于晚期,基础疾病多,各脏器功能下降,姑息治疗对老年肿瘤患者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疼治疗。目前,因为对老年人疼的认识不足、评估不够、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使得老年癌控制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综述了老年癌的特点、评估方法及治疗原则,强调对于老年癌症患者治疗的目标不是重返工作或者延长生命,而是尽最大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让老年癌症患者远离癌,真正享受到无人生。  相似文献   
8.
癌痛的治疗和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癌症病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癌困扰。癌治疗已成为癌症姑息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癌的科学评估与规范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当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生命,关爱健康,减轻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盲、前瞻性研究,选择90例妇科择期全麻下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全切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两组,中青年组(A组)50例,年龄25岁~50岁,老年组(B组)40例,年龄60岁-80岁,术前使用电刺激测定并记录患者的阈和耐阈,观察不同年龄妇科患者阈和耐阈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A组与B组阈分别为(1.86±0.51)mA和(1.89±0.66)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耐阈低分别为(6.16±2.53)mA和(8.40士3.21)mA,差异有统计学意史;A组阈与耐阈之间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2,P〈0.05);B组阈与耐阈之间无相关性。因此,老年患者耐阈升高,中青年患者术前阈和耐闽均可预测术后疼,老年患者术前阈不能预测术后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2001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838例癌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归纳居家癌患者的疼控制情况,探索癌患者的疼管理方法,结果提示依靠团队合作在居家条件下免费向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即理想的疼管理是“整体性疼”与“整体性苦”的治疗,不仅针对临床疼症状,还必须处理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