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无神论》2012,(4):65-F0003
2012年6月24号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下潜深度达7020米。6月30号15时,蛟龙号结束7000米级海试最后一次潜水试验,最大深度达7062米,取得3个水样,2个沉积物样,1个生物样品。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1992年联合国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序言中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而产生的惠益,来保护和恢复破坏的生物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不良的亲子依恋是导致儿童抑郁症状的风险因素,但其对儿童的影响会因儿童对环境的生物敏感性不同而存在差异。为探究家庭中母子、父子依恋对儿童抑郁症状的影响及儿童生物敏感性(本文中采用迷走神经抑制作为指标)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行为任务、问卷报告、生理测量等多种研究手段,招募150名学龄儿童(平均年龄8.64岁,63名女孩)参与研究。结果表明:(1)学龄儿童的母子依恋水平高于父子依恋水平。(2)高水平的母子依恋与父子依恋会同等程度地降低儿童的抑郁症状。(3)儿童对环境的生物敏感性对母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路径的调节作用显著,生理上对环境更敏感(高迷走神经抑制)的儿童更易得益于高母子依恋,表现出较低的抑郁水平;但同时,这类儿童在母子依恋较低时也更易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水平。(4)儿童的生物敏感性对父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路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高父子依恋对生物敏感性水平不同的儿童均存在有利影响。(5)在不同情境中测量的迷走神经抑制对亲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模式相似,表现出跨情境一致的特点。本研究率先揭示儿童迷走神经抑制与亲子依恋对儿童抑郁症状的联合作用机制及父母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4.
生物全息律殊难回天──答叶永在先生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271608)针对拙作《全息生物学的质疑》(《医学与哲学》1993年第3期,以下简称《质疑》),叶永在先生写了《生物全息律是客观规律》(《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6期,以下简称《规律》)与笔者...  相似文献   
5.
细胞的生物控制与肿瘤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生(100050)刘志毅导师刘耕陶细胞的生物控制与肿瘤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与生命体一样的两个基本功能:进行它所特有的新陈代谢;进行生殖(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无性增殖)。由于细胞具有这两个基本功...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技术与药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生物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首先在医药领域中得到应用,改变了化学药物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为传统制药工业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促进了化学、生物学、医学紧密结合的生物药学模式的形成和药学由化学模式向生物药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药学各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物质成瘾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但是当前基于生物还原论的解释对物质成瘾现象整体性的理解和康复研究造成了阻碍。网络理论聚焦于心理障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环路, 从整体视角为研究物质成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物质成瘾的研究中将有利于:(1)理解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理解症状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3)将多层次和多水平因素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理解物质成瘾, 也将对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 网络理论仍处于言语模型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具体、可验证的统计模型, 以完善对于物质成瘾机制的了解, 更加有效地推进物质成瘾的治疗与恢复。  相似文献   
8.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合理性的伦理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医学模式的界定给予了高度关注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医学模式 ,用以描述和引导当下的医学观和健康疾病观 ,如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环生物医学模式、卫生生态学医学模式、大小宇宙相应医学模式等等 ,此外仍有学者坚持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些设想中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已为国际绝大多数学者所肯定 ,被广泛地运用于指导实践。由于新的模式不断提出 ,理论界有必要给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以更多支持 ,本文拟从伦理学的视角进行讨论 ,从这一点看 ,作…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全人类一项宏伟的生物科学工程,它使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自我、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它极大地推动了DNA芯片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开辟了后基因组时代的新纪元。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式和层次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同时它带给我们的影响也是史无前的,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和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10.
王遐见 《哲学研究》2012,(7):16-18,112
<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催生着生态化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价值观。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生态化社会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表现形态,是生态学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在我国社会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体现为我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1.生态化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由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侵害等引发的生态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使社会生态化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呼唤着生态化价值观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