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生死论与临终关怀的文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生死论与临终关怀的文化对策首都医科大学(100054)董平,王晓燕临终关怀下的心理安宁,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认知。中国道家生死论推崇“道法自然”,视生死犹如梦觉昼夜,认为出世即是生,入地便是死,生与死不过是自然而然的变化。这种以自...  相似文献   
2.
佛祖言语     
《法音》2006,(7):1-1
问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说慈悲为大?答曰:佛所有功德法,应皆大故。问曰:若尔者,何以但说慈悲为大?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祗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史诗《奥德赛》讲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足智多谋的英勇奥德修斯历尽劫难归家并为捍卫财产与荣誉杀死图谋夺取其妻子及财产的求婚者的故事。探究奥德修斯无法顺利回到家乡其表面原因有三:众神权力的制约、命运的摆布和个体的无奈。但其根本原因却是奥德修斯对"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的思考及选择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奥德赛》是奥德修斯本人和他的同伴们,还有以宙斯为首的雅典娜、阿波罗以及波塞冬的愤怒所组成的"愤怒史诗",它寓意着人们可以通过运用智慧使得愤怒被理智所征服,也即使弓弦变成了竖琴。就此而言,《奥德赛》这卷具有深刻哲思的史诗里的智慧,正是在对于生与死那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悖论中显现出来的,而其名字其实就是奥德修斯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诗和远方     
计文 《天风》2016,(6):1-1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书中的一句话,虽然有人说它是廉价的“鸡汤”,但这句话广为流传却是不争的事实。 “苟且”在此显然指的是只顾眼前的物质生活而得过且过的意思。而“诗和远方”则是指那些超越“苟且”的物化生活之上的精神追求。人和动物之区别,在于人除了有“苟且”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人如果没有精神追求,没有文化情感,只顾眼前,忘记长远,那么人与卡夫卡《变形记》里的虫子、莫言《生死疲劳》里的驴子就相差无几了。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20日至12月2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及生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合办的"2010年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生与死是生命线的两端,彼此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与死均是一种过程,也是生命历程必经之路,从小我们被教育死亡是恐怖的,是不可以谈论的禁忌话题,总之,就是忌讳死亡,心怀恐惧而避之不谈。随着近来人们对生死学的兴趣,死亡已不再是块禁忌区,而对死亡的关心,也正反应了现代人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生死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山东大学医学院开设生死教育课程的过程及生死教育的内容.生死教育是人类终极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在大学中尤其是医学院校中开展生死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和死亡,并通过他们惠及社会.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诺。但不同的宗教因其基本教义、  相似文献   
9.
窥斑知全豹,小处见真章。一个愿意在细节上花心思的人,必是"洞明世事"和"练达人情"的高手。2012年12月6日,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当天晚上,一个在瑞典的好友前来祝贺,手里还拿着女汉学家陈安娜翻译的《生死疲劳》。一番寒暄之后,朋友说道:"我的大作家,快签个名吧!"莫言却犹豫了半天,很抱歉地说:"我还是不签了吧?"朋友不依也不解:"这是哪门子说法?别再磨磨叽叽了!"莫言一再推迟,最后还是签了。不过,  相似文献   
10.
④释无禅无净土【论文】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