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杯与茶盖     
我喜欢喝茶,当然,也喜欢各式各样的茶具,茶具中又以茶杯为最。家里的小孩顽皮,加上大人有时候不小心,常有茶杯或杯盖落地摔碎的事情发生,造成肢体不全。这些东西,或是我花钱买的,或是朋友送的,我都看得很珍贵,茶杯和杯盖大凡有一件完整的,我都收藏起来。几年下来,家里有个抽屉里,积累了一批落单了的茶杯和茶盖。材质有紫砂、陶瓷、玻璃、塑料等。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将它们重新配对,寻找第二春。  相似文献   
2.
永远38岁     
走进公众视野里的她永远那么身材苗条,面容娇美,举止优雅,虽然已年过花甲,可看上去还不到40岁的样子。时常有人好奇地问起她的年龄,这时她总会满脸含笑地说:我永远38岁。她就是被誉为“华人世界第一名模”的王榕生。  相似文献   
3.
道教之所以对生命如此重视,就在于道教徒深刻认识到了人的必死性。人之必死是道门人士自我意识得以觉醒的内在驱力。此种觉醒,从表现上看,体现于道门典籍对炼己省己、人死无替等思想的强调中。从原因上看,道门人士的自我意识能够觉醒,就在于他们对个体生存于世所面临的虚无、冲突和艰难等事实深有经验和体悟。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中国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儒家纲常伦理观念相互颉颃、相互对峙,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心理、民风习俗的巨大挑战,两种思想文化的巨大分歧,引发了长期的摩擦、斗争。佛教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矛盾、调整矛盾、解决矛盾,并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净宗第一经     
魏磊 《佛教文化》1995,(2):14-16
在佛教各宗派之中,净土宗以其“难信易行,横超三界”的特质而卓具一格,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净宗与禅宗双峰并峙,相得益彰。唐宋以后,净宗的力用弥显突出,降至现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几乎成为汉传佛教的表征。 净宗根本经典有三经一论。其中。  相似文献   
6.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7.
卢凤  卢凤 《心理科学》2021,(3):737-744
为了考察信息输入方式、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聋生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通过录像呈现,以口语、手语、书面语三种输入方式向学语前极重度七、八、九年级聋生呈现叙述性和描述性两种文本类型的语篇信息,并要求其完成理解测试。结果显示:输入方式对聋生语篇理解的效率存在影响,书面语成绩最高且速度最快,依次为手语、口语,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该影响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输入方式是聋生语篇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文本和测题类型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8.
周磊 《现代哲学》2020,(2):131-136
明儒王廷相以孔子的“性相近”批判朱熹的“性善论”,并且重构了“性善论”人物谱系,其背后始终贯穿着对“生之谓性”的阐发这一线索。在王廷相的“气质”人性论中,先天“气禀”所带来的“善性”与“恶性”在整个人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重点在于后天通过“变化气质”以改变人性。变化气质存在两种情况,分别通向“善性”与“恶性”,其差别在于是否研习、践行“圣人之教”。王廷相通过区分两种“知识”系统以及设定人人都有“为善之才能”,为个体向善准备了理论前提。而其对人性滑向“恶性”的警惕,凸显了“圣人之教”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昊 《中国宗教》2020,(2):54-55
老子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观点充分体现在太极拳的运动之中,成为太极拳技击的根本宗旨。太极拳以柔为主的技击艺术,具有松、柔、圆、缓、匀等特点,只有动作自然安舒,轻松柔和,方能使内气顺畅地运行,同时能促进人的意识在太极拳吞化和发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柔的功能,为以柔克刚创造必要条件。太极拳通过身体运动形式阐释"道"的内涵,是道教"动功"修炼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为修炼者提供悟"道"的实践途径。太极拳遵循"太极生两仪"的阴阳变化原理,强调将意念、呼吸、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将虚实、动静、刚柔、开合种种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于一体。  相似文献   
10.
杨立华 《学海》2022,(5):117-127
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学,首先要弄清特色、风格、气派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整体性联系。在结合中国古今文论,辨析特色、风格、气派、境界、精神和气象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发展了评价作品、研究和构建学科、学术的新气象论,指出气象是综合了特色、风格、气派、境界、精神等诸要素的更为整合性的概念,意为作品、研究、学科、学术等在整体上所形成的内外合一的总体性景象,而精神则是其核心要素、支柱和灵魂。之后,基于大视域俯瞰法,通过与中国历史、特别久远的未来以及其他国家的大时空的比较分析,本文指出“共和气象、人民精神”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公共管理学构建的整体和核心目标,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