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教》1995,(3):30-33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浑然交融为一体,但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犹如汪洋和大海。中国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大洋、道教文化则是这大洋中的一片辽阔的大海。  相似文献   
2.
治理这地     
林志华 《天风》2005,(2):4-5
创1:26-28 人被造之初,同时就承接了神赋予的使命:"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所造的一切都是"甚好"的,要我们享用,同时为神来经营它们。 神授予人管理地上一切的权利,但没有给人任意宰割、挥霍浪费的权利。有些人误解这段圣经,以为神既然将这一切交人管理,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处置它们。其实不然,我们只是代神来掌管这神造的世界。我们必须按照神的旨意进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保持造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让宇宙万物都来彰显神创造的荣耀。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12,(2):4-5
温家宝说,今后我们要更加注重改善藏族同胞的生活,更加注重保护西藏和其他地方藏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更加注重保护藏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努力使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沿海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处理好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关系,能够促使沿海城市旅游业和环境的呵持续发展。因此,综合阐述了旅游经济和城市环境的发展关系,分析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业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并以协调发展论为基础,为沿海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发展旅游业,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城市优势,实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和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作为西南喀斯特的中心,连片裸露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地势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且贵州省同时也是我国老、少、边、穷人口集中之地,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往往加剧土壤侵蚀作用,导致土层流失殆尽,造成严重的石漠化,继而造成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现状急需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因此,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开展生态修复成为国家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6.
《思维科学通讯》2006,(3):28-35
一文明生态村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文明生态村概念的三重含义 “文明生态村”这个新鲜的名词是海南创造的,是海南人最先把她叫响的。那么,什么是文明生态村,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海南省的领导一开始就比较明确。时任省委书记的白克明在2002年1月5日召开的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明生态村就是指生态环境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先进村。从广义来说,也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的村。白书记在这里提到的“广义”一词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鲁山县是以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县。旅游开发为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不良影响诸如文化个性的逐渐消亡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在当前的形势下,对河南省鲁山县景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冬青 《学海》2002,(5):184-187
21世纪我国的环境危机进一步加剧 ,资源严重短缺 ,因此 ,必须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介绍了发达国家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经验 ,提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调整伦理关系:一是调整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构筑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二是调整代际关系,维护子孙后代的利益;三是调整国际关系,协调人类整体利益;四是调整种际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杨红梅 《学海》2023,(6):180-190
《民法典》第1234条确定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为环境犯罪造成的生态损害的修复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也引发了环境犯罪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刑民衔接问题。在实体层面,由于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责任,相较于环境刑事责任具有优位性,可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作为环境刑事案件的酌定从宽情节以保障其优位性的有效落实;在程序层面,基于当前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民事实现路径为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应当在“刑主民辅”的司法背景下,统筹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与环境刑事责任,衔接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体优化路径包括:在实体层面,应当把扩大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量刑情节的适用范围,并确定其从宽幅度;在程序衔接层面,应当充分发挥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并充分尊重行政主体的环境保护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