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各个种群之间,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彼此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这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生态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2.
陈驯 《中国宗教》2012,(8):33-35
当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学科被有效地利用和吸收进神学时,基督教就会对社会产生实质的正面影响力。从字根上来说,"神学"(theologia)即"神"(theos)加上"学"(logos),即theo-logos,意为"言说上帝"。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叙事疗法的诞生和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探讨了叙事疗法在三个方面的生命伦理学关怀:以生命权力的平等为前提、以人文生态的和谐为途径、以生命意义的丰富为旨归.最后探讨分析了叙事疗法的发展潜力,并指出叙事疗法所蕴含的生命伦理学关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依托生态学成长的边缘学科正不断蓬勃发展,因其大多具有新颖的“解题”能力,故在诸多领域都彰显了极强的生命力,宗教生态学也位列其中。然而,从我国宗教生态学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尽管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微观对象的量化,并能够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假设,但依然缺乏从宏观层面对宗教生态系统整体性质的把握,原因在于事物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涌现”现象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加和”或“还原”予以深度揭示的。  相似文献   
5.
为何要构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与自然具有事实和价值的双重关系,并从生态学的理论背景进一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论述了构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金寿铁 《世界哲学》2012,(3):129-132
<正>一、德国老一辈政治学家、著名马克思学者伊林·费切尔(Iring Fetscher,1922—),德国老一辈政治学家、著名马克思学者,生于德国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1928—1932年,费切尔就读于德累斯顿小学,随后毕业于国王乔治人文中学,并在一所翻译学校深造。1940—1945年,他服兵役,曾任炮兵少尉。  相似文献   
7.
应对是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对应对相关研究中的生态学思想进行挖掘、梳理、总结并进一步推广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使应对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具真实性。对国内外应激—应对模型、应对与发展、应对与生态学、应对与环境方面的研究探讨进行总结,挖掘其中的生态学思想,为日后应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并基于此提出了应对的生态瞬时评估(EMA)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齐泽克关于生态问题的看法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人是自然的伤口到自然并不存在,以至于推出其反自然的生态学和恐怖的政治学,可以说,齐泽克的生态危机思想走的是一条不断激进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通过对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景观规划AVC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景观规划的先进理论,从人居环境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农业学、乡村旅游学的角度研究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构建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系统归纳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模式,以完善长株潭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伦·奈斯开创了当代环境哲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他不仅为深层生态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而且也为深层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智慧T)。对于深层生态学的研究者来说,不系统地认识奈斯的思想就无法深刻地理解深层生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