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 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 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 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 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娟  王鹏  王晓田  孙倩  刘永芳 《心理学报》2020,52(5):633-644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察吸烟利弊权衡对戒烟计划的预测,以及戒烟意愿的中介作用和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对340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1)吸烟利弊权衡显著正向预测戒烟计划;(2)戒烟意愿对吸烟利弊权衡和戒烟计划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3)未来取向负向调节吸烟利弊权衡和戒烟计划的关系,但对吸烟利弊权衡和戒烟意愿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吸烟者戒烟计划发展经历前决策和前行动阶段,且该过程受未来取向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从生命史理论的角度探讨母亲教养行为的代价传递性。研究问题一显示,童年期家庭环境的艰苦性和不可预测性不能预测个体成年后的生命史策略,原生家庭母亲的专制型教养方式通过焦虑型依恋行为的中介作用可以间接地负向预测成年女儿的生命史慢策略,原生家庭母亲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可以直接预测成年女儿的生命史慢策略;研究问题二显示,生命史慢策略在原生家庭母亲的民主型教养行为和成年女儿的合作型协同教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就谈判的定义(特征、成分和情景结构)作了介绍,接着综述了谈判研究的两种思路(经济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及对应的指标测量方式。然后对谈判所达成权衡的种类及阻碍谈判者达成权衡的因素作了探讨。同时还提出未来研究的一些构思。  相似文献   
6.
在大规模被试评价中,任务完成的准确率一直是评价的主要指标。然而,在各种任务情景中,反映执行者素质的指标除了结果的正确性之外,决策过程的时效性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开发一个适合大规模评价情景,同时考虑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模型,探索被试作答准确率与速度间的关系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的速度与准确率研究,构建一个基于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心理测量学模型。新模型参数能非常稳定而又精确地被估计,同时模型中的变量及其关系也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测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共同冗思指个体在双向关系中过度讨论个人问题的行为。共同冗思对个体产生适应权衡效应,即它不仅与积极的友谊属性有关,还与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相关。以往研究主要分析共同冗思的性别差异、发展特点及其在不同亲密关系中的表现。结果发现共同冗思的适应权衡效应在女性群体中比在男性群体中更为突出,在青少年群体中比在儿童群体中更为突出。研究者主要从同伴传染、压力生成、共情痛苦以及生理机制等角度解释共同冗思与内化问题的关系。友谊等亲密关系中的共同冗思对个体适应的负面影响难以察觉,它可以作为个体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的危险信号。后续研究可以从考察共同冗思的人格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角度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贾喆  毛伟宾  朱永泽 《心理科学》2014,37(4):840-844
本研究使用消极情绪视频片段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词表法定向遗忘范式,用2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内容与自我关联性对负性情绪要义和细节记忆的定向遗忘及其权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内容关联性对定向遗忘几乎没有影响,在内容关联条件下,遗忘提示只增加了要义记忆没有增加细节记忆;(2)自我关联性对定向遗忘产生了影响,自我关联条件下出现了定向遗忘,而自我无关条件下定向遗忘消失;(3) 关联性对细节和要义记忆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要义-细节权衡。  相似文献   
9.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章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联系以及相互作用三方面,对这两个概念集合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最初,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结合物。最后,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相互权衡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生命史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同男性性态度间的关系。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启动被试的性别比感知,结果发现感知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对未婚男性的"随意性行为"态度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童年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未婚男性在感知到周围女性数量相对充裕的情境下,其性开放态度会较感知到周围男性数量充裕时明显上升;童年家庭富裕的男性的性开放态度在不同感知性别比下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