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思维论》是田运长期以来研究思维理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当代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分析了《思维论》体系结构上的特点,对书中提出的思维三规律、思维信息论、智慧开发论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肯定了《思维论》对发展思维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中国道教正式开始对得道成仙之依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的“道性”论。“道性”论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道教的学理化进程。它不仅对众生悟道成仙的理论根据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而且还大大简化了道教的修炼程序,把修道的重点安置在修己一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近半个世纪来教育教学改革热潮的焦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学习策略及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并对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作了分析。最后文章对如何指导学习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的"人类心理学"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以华生、郭任远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观点上的批判,梁漱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人类心理学”。它是儒家心性论的“现代版”,同时又是一种人性论。该理论体系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心理学史和伦理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创了全新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6.
论心理健康素质   总被引:42,自引:13,他引:29  
心理健康素质是在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健康素质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基础;构建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框架结构,解释了心理健康素质的内容,要素及其涵义;并对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因素作了简单阐释。  相似文献   
7.
使用单个目标原因和单个效果的图形集中呈现范式协变关系探讨实质取样增量(12.5%< 50%< 87.5% <100%)对大学生被试因果强度估计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实质取样增加在Power-PC=.50和1协变关系上都导致高估计,在Power-PC=0的协变关系上导致低估计;2)相同实质取样增量对被试在Power-PC=.50(1)协变关系上强度估计的影响符合一次(二次)函数假设。结果说明高实质取样促使被试做出符合理性预期的强度估计,混合假设可以解释被试的强度估计偏离Power-PC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