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肢 《天风》1997,(3):9-9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日生存在这变化的世界中,神正察验我们基督徒的言行。我们今天听见上帝在呼召我们跟随他,岂不应该快快脱离罪恶,脱离那从私欲而来的一切嫉妒、争纷、结党、贪心、贪财、自私等等,来亲近上帝,与他同行!教会的牧长、同工、同道,弟兄姊妹更要彼此相爱,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2.
桑吉扎西 《法音》2006,(10):I0003-I0004
①2006年9月2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隆重举行第八届二次理事会议。②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达扎·丹增格列代表常务理事会作第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③参加会议的部分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④会场一角。⑤全体理事举手通过第八届二次理事会决议、工作报告以及《关于努力建设平安寺庙的倡议书》。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举行第八届二次理事会议@桑吉扎西  相似文献   
3.
杨虎 《现代哲学》2022,(2):153-160
妙有微妙至极、不可思议、圆融无碍等义,观妙即原初生活领悟。妙之究竟义在于圆融无碍,即于一切事情而观其“无分别相”,观“物”即“无”。在如何“观妙”的思想方法问题上,藉由天台佛学“妙”论的启示,引出“绝待”观妙的圆融思想;“圆融”又蕴涵了“相即”,“绝待”之“即”方是“圆即”,这需要通由从“分别心”到“无分别智”的“观法之切转”透显,观法切转无转相。通由圆融存在观法,转出“妙生万物”的思想方向,不舍于物而“即物”以“妙物”,在生活的相续中不断成就个体的自由与事物的自如。  相似文献   
4.
邹相 《中国宗教》2018,(6):41-43
少林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大同”“和为贵”的思想,在不断地交流和融合中,少林文化搭建起人类对话与合作的桥梁,其崇尚公平、正义、宽容、和平的价值理念也不断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5.
"理""事"二词诞生于中国,从具体义转化为抽象义,直至成为一对哲学范畴,被援引入汉译佛典,并用于佛教思想的诠释,有其循序渐进的过程。华严宗理事观的形成既受本土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吸收了其他佛教宗派的学说。华严宗人清晰界定"理事"范畴内涵,精密辨析"理"与"事"之间的关系,提出"一心圆融理事"的理论,体现出对世间万象的细致观察和丰富认知。  相似文献   
6.
秦团结 《宗教学研究》2002,36(1):137-141
李通玄的三圣圆融一般是指文殊、普贤、佛三位一体,相互融通,不可分割;从整个《新华严经论》看来,三圣圆融是一种表法,其所表示的佛法具有灵活性,即不只是用来说明三圣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圆融的思想所表示的种种佛法都是心的体现,即法不自生,因心而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本文认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的实质是心的圆融。  相似文献   
7.
<正>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天地同一的方法学问。同时,道还是个自我管理,真正实现心地圆融、心身两便的一种精神意识和人生信仰。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正统十三年(1448),享年71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少年封藩,戎马十年;中年韬晦,寓身学术;晚年学道,托志翀举。以道养生,以道治心,这是朱权提出的最重要的养生观点。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期刊协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于2012年2月16日下午,在《天风》编辑部召开。主编单渭祥牧师应邀介绍中国基督教及《天风》刊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路遥在世时,和陈忠实是无话不说的挚友。那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并被拍成电影,一时红遍全国。接着,路遥又沉寂6年,写出了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路遥因此被推举为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那时虽也在陕西省作协工作,也写出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短篇小说还连续两次在全国获奖,但和路遥取得的成绩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