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凯 《中国宗教》2012,(4):71-73
如何将禅与现代生活从深、广两个方面进一步结合,提供给世人在现实生活和信仰上都得到满足的简而灵的操作技术,成为禅宗发展的关键。近代以来,中国禅宗虽然还有少数人保持着丛林禅、山林禅的风气,但是已经步入现代转型的阶段,强调在动用中、世俗生活中参禅,将生活与禅、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2.
手持大镰刃收获庄稼的农妇,昂然挺立,充满豪气,代表了法国人民的崇高和坚强。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的艺术主张:歌颂劳苦大众,既表现他们的高傲与尊严,又让人们看到他们内心的纯净美。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一生与书画为伍,纵情山水,饱阅诗书字画,留恋石窟艺术,曾入寺学佛坐禅,拜师问道,深得佛门三昧,其艺术手法不仅继承了古代汉传佛教绘画的传统技法,同时也吸纳融合了藏传佛教壁画、唐卡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应用广泛,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它们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传承和无数匠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设计思想和表述方法上,都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声乐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青教薛谭的故事,早已流传于后世,并留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美谈。而戏曲声乐的教学,也早在宋代张炎的《讴曲旨要》、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等书中已有所记载。可惜却缺乏专论戏曲声乐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础.工笔人物画中的线型被归纳成"十八描",这是将绘画与生活中事物的巧妙结合,历代服装的变化在整个线型艺术的演变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是漆工艺的故乡。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大工业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制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包括漆艺在内的许多传统手工艺开始呈现衰退之势,有的甚至面临消亡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适应新的文化语境的转变,我国的漆艺专业人士、学者也在为漆艺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一百多年前,随着电影的诞生,一种全新的媒介语言使人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当电影作为艺术形态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动画也逐步奠定了它的艺术地位,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意识有所提高,关注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一股涌动的潮流,这时新民间艺术便应运而生。新民间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对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梅宁钧 《天风》2002,(4):44-45
知名的旅法画家梅宁钧女士于2002年2月25日遭遇车祸,不幸罹难。作为旅居海外,有着不凡艺术成就的女画家,她的绘画作品曾多次在日本、奥地利、德国获奖,作品亦被法国里昂市政府、国家博物馆收藏。1980年以来,宁钧女士曾应邀多次为《天风》设计封面,其艺术才华及热爱中国教会之情尽显笔端。求主记念这位竭力为艺术奋斗的女画家。本刊特转载2001年她为江苏社联《天风甘雨》一书撰写的文章,以表示我们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