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彭丹 《孔子研究》2019,(4):97-106
"颜子没而圣学亡"是王阳明在道统论上的一句石破天惊之语。此语以其蕴藏的丰富内涵,形成了巨大的思想效应。陆象山关于颜子的类似论述与阳明此言一起,在中晚明被视为共同讨论的对象,但二者的实质其实有所不同;而湛甘泉作为接受者,对此语的理解却与阳明弟子王龙溪大相径庭;规模庞大的反阳明学者从道统序列和学说内容两个方面批判了阳明此语。阳明后学对于此语的轻忽,表明他们不再需要通过诉诸道统于颜子这种较为激烈的方式来争取正统了。  相似文献   
2.
王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龙溪是中晚明阳明学中会通三教的代表人物,历来虽多谓龙溪与佛道二教关系密切,但却鲜见有专门的研究.本文考察龙溪与佛道二教人物的交游以及龙溪对道教实践法门的修炼,以具体说明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力求为进一步探讨龙溪与佛道两家在思想上的关联,奠定历史与实证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刊稿约     
《孔子研究》2015,(3):161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热诚欢迎。,2015年本刊将围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选题: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中国文化;②儒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③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热点问题,约稿组稿。  相似文献   
4.
阳明后学中的中坚人物“二溪”(王龙溪、罗近溪)论《易》是他们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以万物一体论《易》,体现了《易》心学派的共同特点。龙溪以《易》证心,以《易》证良知,承陆象山、杨慈湖、王阳明而来;近溪论《易》重生生之道,多得之于程明道。二溪论易,体现了泰州、龙溪两大阳明支脉的学术特征。“二溪”与易道有关的修养论对文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思想史的影响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5.
"见在良知"是王龙溪承袭并发展自阳明而来的良知观的独特表述形式,其义涵在于指示良知的当下缘构和自然流行。因为这一提法与"现成良知"有相当程度上的内涵重合,所以与龙溪同时及之后的学者往往站在"现成"的角度上对"见在良知"说进行批判。本文试图在良知的当下缘构与自然流行意义上予"见在良知"的内涵解释以新的角度,并藉以反观龙溪良知说的本体面相与工夫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