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嘤之 《宗教学研究》2008,51(1):176-177
本文从文献、语词、字体结构等角度,对<祖堂集>中"则位"这一说法作了考证,疑该说乃写本在传抄中因形近而出现的讹误.  相似文献   
2.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流行,是汉代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特殊现象。汉代的阴阳五行说肇始于董仲舒,至西汉后期而盛行,大讲灾异,推演比附,以至皇帝下诏、大臣的更换、不同政治集团之间互相攻击都要引用阴阳灾异。成、哀以后,由于社会局面动荡,险象丛生,图谶之说又大肆传播,王莽篡汉,即利用这种妖妄邪说作欺世惑众的工具。至东汉光武“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即被视为“国宪”,敢于表示不信者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阴阳五行说和图谶说实际上都是为神化皇权统治而制造出来的,打的是“尊经”、“崇圣”的旗号,但它们与原始儒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相对立,也是思想史上的一股浊流。面对汹汹浊流,儒学内部具有卓识的、正直的人物勇敢地加以批评抵制,才避免了民族文化思想因迷信邪说盛行而倒退。  相似文献   
3.
关于汉代今古文经合流的原因,过去论者多认为因经学大师郑玄兼治今古文家法,并以之遍注群经,遂使今、古文经合流。本文则一反这一传统说法。认为今古文经合流绝非某位经师大儒所可一蹴而就,而是有学术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特别是与博士职任性质密切相关。博士职任之一是“晓古文尔雅”,即通古文训诂之学,此为后来的今古文经合流之果先播下其因。由于王莽曾立古文经学博士,东汉虽木将古文经学立于学官,但朝廷始终对其采取优容奖掖的支持态度,从而使古文经学日益发展,并起而与今文博士争教席,在东汉时表现为屡因争立古文经而在今古两派间发生剧烈争议。今文经学面对古文经学的挑战,为确保自己独占学官的地位,被迫去研究古文经学以批驳之。今古文经学争议辨难的直接结果是使二者相互渗透,尤其是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渗透,而最终导致了今、古文经学的合流。  相似文献   
4.
改制分流对于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非上市(存续企业)部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自主生存、自我发展;对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的"无为"思想不能只作来自黄老之学的单向度式概括,其实际包含四个维度:董仲舒在景帝朝任博士时,吸收黄老"无为",寻求儒道整合;景武之际则吸纳诸子"治道"思想,继续完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君臣政治分工模式,并以阴阳学作为理论基础;武帝朝对策时,提出"改制无易道"的思想主张,传承儒家天命观与礼乐制度的因袭和损益之道;针对武帝时代统治阶层奢侈多欲等过度有为情况,提出"调均""致无为"等"无为而治"主张,希冀以"无为"促"善治"。不同时期的"无为"含义变迁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复杂性与整合性,凸显其现实关怀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莽改制作为儒家理想主义运动的产物,其历史意义是双重的。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改制事件彰显了儒家政治思想中的癫狂性格;从政治史的角度看,事件向人们提供了观察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之本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杨永俊 《学海》2006,(4):203-207
自王莽禅汉开始,九锡礼是封建时代禅让政治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仪式。九锡礼来源于西周时期的九命之仪,然而两者之间在内容、形式与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无法等同。九锡礼是王莽托古改制的产物,它为王权禅代起着礼仪上的文饰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杰  顾建军 《现代哲学》2012,(3):120-128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政治学说以先秦政治思想为源头继续沿着天命神权与内圣外王这两条主要线索发展。在封建社会前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抬高"天"的权威,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将儒学神学化。同时,董仲舒又延续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赏识,最终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生、发展为背景,持哲学变革与社会思潮互动的观点,着重考察康有为既接受<周易>思想影响、又重释和阐发<周易>理念的双重努力,力图揭示其以易为宗、以易为归,在创建现代经学的过程中推进易学现代转化的思路、环节、内容特征,并积极评价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扬雄与王莽的思想史纠葛集中在<剧秦美新>一文.围绕它,后人产生了扬雄是"仕莽"还是"刺莽"的争议,至今"贬扬派"和"褒扬派"对扬雄"定罪"与"平反"的笔墨战依然没有定论.如果把研究视域拓展到西汉末年今古文转向的大背景中,探究扬雄与王莽古文经学的差异,就会发现扬雄的"好古乐道"、"反对伪诈"、"注重<仪礼>"与王莽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