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馨 《天风》2014,(5):42-43
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产生冲突,以议会通过的法案推动、确定宗教改革精神,使得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公教会,确立国王为英格兰教会领袖,开启了英格兰教会史新篇章。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处于转折的时代。在经历中世纪的积淀与突破后。  相似文献   
2.
古代埃及阿玛纳宗教中的王权具有极高的神圣性.正是基于王权的神圣本质,阿玛纳时代的埃及国王是审判者、财富的创造者、世界的统治者、最高祭司、教谕者,以及阿玛纳时代的埃及国王有一座象征着他们的统治的圣城.无论是与埃及其他历史时期的王权相比较,还是与以以色列早期王权为代表的古代近东其他文明的王权相比较,阿玛纳宗教所揭示的王权思想是独树一帜的,也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旧的传统思维中,孔子的周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今天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现就孔子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及其影响,谈点看法。 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构成了民族的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现就这一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筠 《学海》2012,(2):74-81
主权是现代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来源于西方中世纪王权至上性观念的不断发展。王权在中世纪早期并非不言自明地享有至上地位,王权获得至上性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罗马法复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权至上性(主权)观念的发展是一个政治法学问题,其内在的理论焦点是"权力与法律孰高"。中世纪罗马法学家们积极利用乌尔比安的"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拘束"这两句格言,为王权突破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基督教自然法传统的限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限于罗马法内在的普世主义品质、合法性基础理论、公私法划分以及罗马法复兴的发展脉络和研究基点都与现代主权理论的内在要求存在冲突,罗马法复兴未能直接创建出系统的现代国家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5.
对于东晋释道安的“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论,学界大多理解为他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要求而主张向儒家忠君思想做出妥协.又或以为他出于本土化之目的而主张将儒家君臣伦理融入佛教。通过重新思考与研究,本文发现以上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道安此语的本意是讲国主与法事应当而且能够互相依托,并借此告诫弟子们正确处理僧俗关系,即现当代学术界常说的“政教关系”,而与儒家忠君思想及其纲常伦理无涉。  相似文献   
6.
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关于理想人格的道德期待,它产生于传统政治等级结构之中,是各种政治主体的抽象综合体,具有道德与政治的双重属性。王朝体制架构下,君子表现出维护王权思想、完善权力结构、整合协调政治秩序的功能。在当代语境中重新发掘君子人格的价值,首先要破解概念转换中的障碍,进而寻找其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契合性,最后要发挥政府公民教育职能以弘扬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一统"的观念并不仅仅是自秦至清的帝国时代所特有的意识形态,而是中国政治文明中的一源远流长的根本传统,它"一以贯之"地存在、而又显现为"三时"即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形态--王权时代的大一统、皇权时代的大一统和民权时代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8.
先秦秦汉阴阳五行思想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一向就有很深的阴阳五行的思想传统。可以说从殷、周以来便长期在思想文化史中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在近些年讨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专著和论文中,阴阳五行思想的研究却被忽略了。有鉴于此,本文仅就一孔之见,谈谈先秦秦汉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并辨析于后。  相似文献   
9.
几乎每个教堂都有一扇以耶西树为主题的彩色玻璃窗。建设沙特尔主教堂的艺术家在西立面以一棵耶西树为载体,展现了一幅基督高贵血统的世系图。这幅图从底部的耶西开始,然后树枝由他的腰部向上伸向四位犹大国王、圣母玛利亚最后直至耶稣。国王旁边的先知在中世纪艺术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耶西树是中世纪的热门话题,而彩色玻璃窗所呈现的不单是基督的家谱,更是对中世纪社会现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统一中国的元世祖在宗教上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采纳了道教玄教派代表人物提出的在元大都建构东岳庙的建议。东岳庙是道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文化空间,其起源于源远流长的泰山神的敬畏与崇拜,属于农耕文明的文化传统。从中国王朝续替的传统看,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进入了我国的礼制传统,成为一个超越了地理空间本身属性的礼法概念,建构东岳庙成为一个象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文化传统传承的文化符号。元代在北京建构了东岳庙,包容、认同、继承历代的祭祀泰山神的传统,完成了元代对于继往王朝的政治续替。此后,元代历代皇帝和鲁国大公主继续对于北京东岳庙文化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建构的过程的文化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