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其中有关五代史题材的剧作引人注目.而李存孝又是五代史题材中最重要的角色.脉望馆收录的这四部剧目,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李存孝的一生事迹.一生干戈戎马,却惨遭他人诬陷,在乱世之中,留下了悲剧的结局.个中因素,既有李克用的昏庸,小人的谗言,也与李存孝自身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将近两千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对中国各民族饮食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佛教宣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力戒杀生。由于教规的缘故,形成了佛教徒们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在中国,除藏、蒙古及傣族的佛教徒不茹素外,其他民族的佛教徒都坚持素食。素食,民间俗称“吃斋”,“素”是洁白、粗略之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个研究,证实了在消费、储蓄两个经济决策领域存在零整钞间的心理账户效应;与此同时研究还表明,被试的消费倾向除与消费的实质目的有关之外,确实与金钱自身的因素有关系,这些关系包括钱钞携带的方便性、个体维持大面额钱钞完整性的目的以及钱钞面额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4.
《玉历至宝钞》:究系谁家之善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历至宝钞>是中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部劝善经文,被中外学者普遍视为民众道教的经典.本文考订认为,第一,在目前通行的两个版本(<藏外道书>本和[台湾]瑞成书局本)中,<藏外道书>本或更接近宋刻原本;第二,此经或非一次编成,天圣八年淡痴仅只完成了其核心部分,后由勿迷复作增补,绍圣五年(1098)最后定稿,建炎四年(1130)刊印传世;第三,该经编撰者既是僧人,其编撰理念亦来自佛教,主要应是佛教思想运动的产物;第四,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劝善运动似乎只是道教之事.观照该经情形,佛教亦积极参与了此一运动,其起步时间与影响均不逊于道教.  相似文献   
5.
今本《管子》有多篇亡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北堂书钞》对《管子》的引用情况,对其亡佚时间进行探讨,认为:《管子》佚篇的亡佚不是一次性的,在南北朝后期,《管子》的部分内容亡佚;隋末唐初,《管子》又损失了一些篇章,《管子》佚篇全部亡佚。  相似文献   
6.
心中养春     
《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落魄的江西人某甲,贫困潦倒,投奔到张文达的门下。张文达在官署给他谋了个差事。结果某甲多次辜负张,张总是轻描淡写,每次都原谅了他。  相似文献   
7.
道教辞典     
《中国道教》1990,(2):59-61
清规道教宫规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处罚条例。道教创立时便规定:凡道民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改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神原其不及”。若人有小过,可让其自隐其过,只要修路百步,即可立功赎过。若人饮洒一斗者,笞三十,谪三日。随着道教组纵的发展,清规亦日益完善,金元之际,全真道的清规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涉及的本草文献入手,详论其纂著年代。研究认为此书卷1之《神仙养道术》,卷4之《丹房镜源》、《金二十种论》、《造丹法》等均是从《证类本草》中撮抄有关炼丹术文字汇编而成。卷1之《涌泉匮法丹序》虽有唐宝应年号,但其内容仍系据《证类》伪托,其年代仍在《证类》成书之后。综合所有证据,认为《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的纂集者为赵耐庵,纂著年代为元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或明洪武九年(公元1366年)。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后因缺佚严重、无法睹其全貌,加之经文中掺杂了后人造作的成分而被视为伪书,故一度无人进行专门研究.王明先生长期从事于<太平经>的研究工作,早年编辑成<太平经合校>一书,此后对<太平经>的相关问题做过广泛探讨,极大地推动了<太平经>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回顾了王明先生与<太平经>研究的不解之缘,分析和陈述了先生在各个阶段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治学方法和学术态度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