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明清儒家学派的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宋元明清四朝而言,儒家思想仍然是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但儒家内部的分野是相当明显的。从学术流派的归属上看,四朝的儒家学派大致可分为: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这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以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认定“天不变道亦不变”为形而上学,是为腐朽的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这种断章取义的评论,对董仲舒是不公正的。本文认为董仲舒具有齐学风气。他的大一统思想明显受齐国特有的黄老之学的影响,他吸收道法阴阳名等思想,对先秦儒学加工改造,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长期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韩铀  宋群豹 《管子学刊》2008,(1):115-117
在东夷文化沃土上发展起来的齐文化,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齐地文人术士众多。到清代则出现了三位著名的文坛巨人,一位是“一代诗宗”王渔洋,一位是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另一位就是现实主义才子诗人赵执信。赵执信的人品、诗品、书品都极具特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看似十分矛盾的两个历史事件,但,他们制定政策的理由和目的却是相近相同的,即都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政权。然而,秦始皇失败了,秦朝短命而亡;汉武帝成功了,儒术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支柱。探寻其中的奥妙。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口号,其一,由易白沙在1916年正式提出来,是继承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等人说法的结果。但在当代,这一事实长期暗昧不明。其二,易白沙认为其性质为儒家专制。这一说法得到了后人的广泛继承,不过有部分学者将其转变成纯客观的描述辞句来使用。梁、易二氏其实是从秦始皇、李斯的"一尊"(专制)说来理解这一政策的。其三,汉武帝的学术思想政策其实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相当宽容的:它主要是从学官、教育制度立论,而不是禁止、禁绝百家之意;是以王官之学来统一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之学。《汉书·艺文志》可以作证明。其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毕竟是对于汉代学术思想政策的有意误解。  相似文献   
6.
用某国的哲学作为标准,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或者都是糟粕,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中外文化交流是有好处的,有些人却因此走向崇洋媚外,盲目全盘否定中华文化,使民族文化失去自信,没有了复兴的基础。孔子创立儒学,董仲舒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达数千年之久。儒学中有精华,故能流传长久。由于儒学等文化的支撑,使中华文化连续不断。董仲舒被誉为群儒首,对此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7.
河间儒学中心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前期 ,在河间地区形成了一个地方儒学中心。它对儒家经学典籍的传播、对汉代今文经学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古文经典阐释方式的确定、对汉代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等 ,都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儒称"六经"为"六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直以为,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儒家所谓“六艺”,就既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但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考证,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六经”称谓至迟流行于战国中后期,而“六艺”称谓却只是在《吕氏春秋》中才偶尔使用,流行起来更是在汉初以后。随着“六艺”称谓的流行,汉初儒者开始以“六艺”称“六经”。汉儒将先秦“六经”改称为“六艺”,并非出于学科规范考虑,而是服务于其变“经”为“艺”、变“学”为“术”的学术转向。而这一转向之所以发生,又是因为汉初儒者有争取立儒学为国家惟一官方哲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9.
管乐 《法音》2021,(2):73-75
胡适先生曾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这句话在读完圣凯法师最近出版的著作《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后,大脑里自然闪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政策,立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设科射策,劝以官禄,使人才评价标准和官员选拔标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齐鲁作为儒学的发源地、儒家学派的大本营,在人才资源上明显占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官”多出自齐鲁,在太学中占有席位的经学大师75%是齐鲁籍人士;二是百官之长多来自齐鲁,从宣帝到西汉末年,共有15位丞相,属于齐鲁籍的多达8位,占53%,任相时间占总年份的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