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郑淑聪 《天风》2003,(4):10-11
主耶稣曾在钉十字架的前夕,与信徒同吃逾越节的筵席。逾越节的筵席是纪念神对以色列民救赎的大爱,在此,主以命以血向新约信众立了新约,所以主的兄弟犹大称它爱筵。在这筵席上,主耶稣的心,极其伤痛,因为在这样一个严肃神圣的爱筵上,竟出现一个叛徒加略人犹大。正如船行在大海中,遇着了礁石一样地危险可怕。  相似文献   
2.
张涌泉 《天风》1994,(2):38-39
在椎各那个时期,教会已出现不少问题,有些世俗化了.所以,雅各写信劝勉他们,特别强调指出“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可见世俗的危害之严重性。与神为敌的教会,不能荣耀神,只会阻碍主的救恩。雅各被圣灵默示,告诫他们,也是告诫我们今日的教会。  相似文献   
3.
周永健 《天风》2004,(10):24-25
犹大是十二个门徒之一,但后来出卖耶稣。耶稣早知道犹大会如此行,为何还要呼召他作门徒? 耶稣呼召了十二个门徒。路加记载耶稣在山上经过了整夜的祷告,才从门徒中挑选十二个人作使徒(路6:12-16)。马可描述耶稣  相似文献   
4.
孟振华 《学海》2008,6(3):37-44
参巴拉和多比雅是<圣经>后期的历史书卷<尼希米记>描写的两个"外邦人",对他们的描述反映出掌握话语权的社团领袖对外邦问题的看法.本文结合文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的方法,解读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与尼希米等人的矛盾冲突,了解后者为何把他们描写为"外邦人",加以排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犹太教成型时期关于身份问题的争执及其前因后果,乃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儒家孝道教义中,最为人诟病的可能就是《孟子》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了。但孟子的这句话实则包含了儒家独特的死后永生观,而后世对这一孝道伦理有相当的误解。同时,通过类比推理,我们也可以为《圣经·创世记》第38章中犹大的一句话"她(塔玛)比我更有义,因为我没有将我的儿子示拉给她"提供更为合理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于超 《天风》1994,(2):51-52
很早就听别人讲丁光训主教和师母郭秀梅女士不但待人和蔼、热诚,而且都平易近人、灵命丰盛,所以笔者一直盼望有一个机会,能够去看望两位老人。 终于有个机会,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三位同学应丁主教的邀请,相约来到他们家做客。 经过一条砖砌的小径,我们走进了一座古朴的旧式小洋楼,“奶奶,他们来了。”前面的一位年轻人喊道。  相似文献   
7.
古人的警戒     
李铭约 《天风》1994,(2):16-17
读经:诗篇第一篇、犹大书 诗篇是颂赞神的诗歌集,第一篇是说一个有福的人是喜爱神的律法的人。说到“福”字,我们中国人是特别喜爱的,我们过春节总是写了许多福字,贴在门上、窗户上、墙上、缸上。圣经里说神的子民遵行神的诫命就会得到神的赐福,连筐子、抟面盆都蒙福。  相似文献   
8.
耕心 《天风》2020,(1):1-1
时光荏苒,岁次更替,随着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我们又不知不觉送走了一载。脑海中不由想起了古代以色列人经历出埃及、旷野漂流、过约旦河西进迦南应许地的曲折历史,那一代人因为诸多原因,最后只有犹大支派的迦勒与以法莲支派的约书亚(参民13:6、8、16)两个人得以进入迦南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