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决策的结果。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犯罪理性模型、犯罪期望效用模型和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心理物理法、过程追踪法、访谈法、投射测验法和犯罪统计法等。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探讨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加强对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软弱     
王雷 《天风》2008,(24):32-33
虽然抽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并浪费钱财,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拥有大批的吸烟者呢?为什么人人都知道杀人是一件十恶不赦,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犯罪行为,却有许多人明知故犯呢?为什么人人都恨恶自私自利,却又人人都自私自利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使得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介绍了本世纪20─40年代我国犯罪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的专著(包括译著)和论文。对几本专著的主要内容、特点作了简介,并就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性质、成因及社会历史制约性等重要问题,联系当前有关著作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和讨论.对当时发表的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了分类介绍,大致分为:介绍国外青少年犯罪和犯罪心理研究的。就有关理论进行评论的,探讨犯罪心理的研究方法的,对犯罪人心理一行为特点进行实验研究的等4类.  相似文献   
4.
小芳 《天风》2005,(5):28-29
示每是扫罗族基拉的儿子,扫罗作以色列王的时候,他属王族血统的人,地位何等尊贵。扫罗死后,大卫取而代之,示每随之也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特权和尊荣,他自然有理由不喜欢大卫。一个人有权利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但绝对没有权利按个人喜好来设立是非标准,也不可以把自己的"不喜欢"变成可怕的仇恨,因为仇恨本身蕴含着极大的自我毁灭性。  相似文献   
5.
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慧芳 《心理科学》2004,27(2):355-357
采用问卷法,对434名6类犯罪女性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社会支持、负面生活事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负面生活事件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行为有不同预测力,不同女性犯罪类型有不同的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女性犯罪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对居民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传锋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4,27(2):325-328
鉴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被征地农民群体的扩大.为了便于国内同行开展有关研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征地工作和制定被征地农民政策时加以参考,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心理学研究概况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城市化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影响、城市化对人的问题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影响、城市化对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对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日]现代精神医学大学第24卷,《司法精神医学》第6章第一节的全文译文。心理健康是当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追求的最佳生存存状和最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更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求得延缓衰老和增寿延年的"成仙"之道。在世界范围内,自艾利斯之后,整个学术界和应用科学,尤其是应用心理学都针对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然而就译者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应用研究的我,也都很少看到像这本书(指司法精神医学——全书译文见《林秉贤心理译文集》三卷本的下册)。这样,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当代世界范围内有关心理健康与违法犯罪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全书论述了一个社会、一部刑律对这些心理不健康者在触犯了刑律之后的处遇问题。本人之所以在10年前就着手翻译,时至今日,才把他翻译修订后献给广大读者的意义可能也正在于此。尤其是大家可以在译文中看到,西方社会对"人性"的不负责任态度。一个心理医生如果对某一个患者作出了心理不健康——精神障碍,尤其是诸如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单发)等的诊断结论,已无疑的就象一纸"宣判书","判处了"这一患者的"无期徒刑",终老而"医"于精神病医院中。所以,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应该积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积极地投身到维护心理健康这一领域中来,为人类的尊严和维护法律的公正性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服刑人员心理躁动期现象及应对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彬  乔波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1):68-72,93
在押服刑人员在监狱内的违规违纪乃至又犯罪行为的发生,直接干扰了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和监狱整体改造质量的提高,严重威胁着监管改造场所的安全与稳定,是监狱十分关注并大力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新入监服刑人员的违规违纪和又犯罪倾向,明显高于周围其他改造时间较长的服刑人员。研究表明,这主要是受“心理躁动期”现象影响的结果。本文对心理躁动期的发生时段、症状表现、现实危害进行了适当的论证分析,并对其应对策略作出了初步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