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袁经文 《法音》2012,(8):18-24
四、阿赖耶识与十八界在唯识学的八识中,阿赖耶识是根本和枢纽,被视为是世间万象的原因和众生轮回的所依,是佛教实证出世间正智的所缘境,也是涅槃的依托。阿赖耶识是染净同源。染的方面:由于阿赖耶识受到虚妄现实的相应熏习,即阿赖耶识是对前七识杂染现行诸法力用的储藏而含有不净因子(种子),由此称阿赖耶识是染污的。净的方面:有两层涵义。其一,由于阿赖耶识对世间"境""尘"没有任何具体介入、没有任何闻见觉知,对世间现实没有任何贪著,所以阿赖耶识便具有不遮蔽真理实相的"无覆无记"的伦理性质,由此在阿赖耶识的识体上便显出清净性;这种清净性便是阿赖耶识实性,又称此为真如(此指因地真如,而不是成佛时的果地真如;因地真如是见  相似文献   
2.
信息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 taking information as a philosophical concept, we will find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problem: whether or not is it of reality? This problem also produces such a paradox: If we accept its reality, we will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matter, and attribute information to a physical phenomena,or clear up the independent features,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But if we deny the reality of information, we will deny the objectivity of information or existence of any objective in...  相似文献   
3.
医学实在是一条“九尾狐”,视角不同,姿态各异。道理其实很简单,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的“东西”,就像相声中抖“包袱”,“人”是“东西”(物质性,由蛋白质、脂肪、水等物质构成),人又不是“东西”(超物质性,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于是,研究人的医学就必然陷入“多元”的认知“徘徊”之中,不像其他的自然科学那样“纯粹”,一条“栈道”往上爬,没有“岔道”。学理谱系也很单纯,没有“旁枝”。所以,现代的数理化学科是血统纯正的“独生子”,没有“表亲”,也大致没有“父母”,历史意识很淡漠,不识几十年前的学术“人梯”,这样的“科学经验”与“科学思维”一定型,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与哲学本体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昌 《现代哲学》2000,(4):106-108,90
哲学作为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它时刻关心着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如果哲学不关心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那么人也不关心哲学,这样哲学势必“贫困”。人与世界的关系涉及两个范畴和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人和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人和世界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个概念因为现代文明的消极反思而紧密关联,古代性、现代性和当代性三个范畴则分别对应于三个时代的积极描述。有别于笛卡尔哲学所代表的早期现代"普遍精神"和梅洛-庞蒂哲学所代表的后期现代"个体精神",福柯哲学集中展示了当代哲学、尤其是当代法国哲学为我们所描述的"精神失落"这一"时代精神"。在围绕现代与古典之区分而展开的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福柯哲学正面描述了当代文化的"现时性"和"物质性"维度,现代与传统之分的当代转化或者说现代性与古代性之别的当代性变迁由此获得了完美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法国哲学的主导思潮是现象学,但明显围绕实存主义(l existentialisme)而展开,身体和实存是其最核心的概念。列维纳斯尽管与实存论现象学家有很大的分歧,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并没有绕开这两个概念,这在《从实存到实存者》和《时间与他者》等著作中,在《存在论是基础的吗?》等论文中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在《整体与  相似文献   
7.
儿童阶段是对外部反馈最敏感的阶段。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反馈(积极/消极反馈)和不同性质的强化物(物质/社会性强化)对儿童学习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以考察不同类型反馈对8~10岁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在积极、消极反馈的基础上加入了物质、社会性强化物,探究物质、社会性强化条件下积极、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对于8~10岁儿童来说,消极反馈比积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大。并且,物质、社会性强化物对儿童反馈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在物质性强化条件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其学习;而对于女孩来说,在社会性强化物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她们的学习。该研究为如何运用反馈促进儿童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身体的地位在当代法国哲学中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列维纳斯从存在论的角度深入考察了身体的功能。在列维纳斯思想中,身体以物质性、感受性以及超越性为主要特征,这三重特性交织于其身体理论之中。身体的物质性表现为自身同一、自身凝聚以及对超越性的排除,身体的感受性由前期仅仅具有同一性扩展为兼具同一性与超越性。身体在其同一性中产生自身分裂,这种分裂体现在母性身体这一典型化的身体样式之中。母性身体的特点表现为在自身中“孕育他者”,因此,由外在性引发的超越便在身体内部被引发。列维纳斯后期极力探寻“别于存在”“破出存在”的方式,身体的这三重特征为主体如何从内部实现超越,从主体内部“破出存在”、实现主体的“内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方案。  相似文献   
9.
流派纷呈的20世纪法国哲学可以被归结为实存哲学和概念哲学两大家系,进而可以归类为实存论现象学和概念论现象学.同一家系内部存在着诸多分歧,而两个家系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它们最共同的特征是否定先验观念主义和先验主体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们都越来越突出身体和语言的物质性,以各不相同但又不无交叉的方式通向了物质现象学.列维纳斯和利科已经走在通向物质现象学的途中,而福柯、德里达、亨利和马里翁是物质现象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哲学视角出发,从三个方面讨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包括马克思社会关系人思想、社会结构思想和物质性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