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教育体系缺乏正式的评价机构和体系,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自发落到升学考试上,过程性评价很多也被考试替代,考试形式仍停留在纸质测验阶段。未经过合理论证的分数仍是划分学生等级的主要依据,分数仍是全社会的紧张源。  相似文献   
2.
3.
物质的繁华,不应该牺牲精神的富有;经济的发展,不应该冷落了文明的空间。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必须长抓不懈,才能利国利民。不得不说,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迅猛进步,但在精神文明方面,并没有及时赶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在过于看重物质的年代,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之下,很多青少年在文明礼仪方面出现缺失,传统文化更是成为人们淡忘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金啸峰 《美与时代》2014,(10):72-72
通过对我国高职设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就自己的探索进行阐述;对高职设计教育模式的探索中,着重谈了“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早在1925年8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邀请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族代表参加,共商民族教育大计。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成为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陶行知与中国伊斯兰教界真正较深入的接触,或许是在30年代初的南京。1932年,南京回族富商、慈善家陈经畲将陶行知创办的和平门小学复办,扩大为南京和平门清真小学,并聘请陶行知为名誉校长。  相似文献   
6.
我曾对1999年考入北大,清华的60余名文、理科状元进行了家教调查。调查显示,状元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其具体的家教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习凡  何雨 《学海》2011,(5):109-113
教育机会的配置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安排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存在紧密关联。本文以F中学为典型案例借助抽样调查技术手段来研究当前教育不平等现象中的重点中学的精英选拔机制。研究发现:借助于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地位资本与权力资本的社会转化机制,优势社会阶层子女在优质教育机会获得上占尽先机,不仅可以通过正常的公开招录进入重点学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能通过渐趋为重点中学主要入学选拔形式的扩招录取占据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研究》2007,(1):F0002-F0002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于2000年10月被教育部评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伦理学研究所及1996年成立的道德科学研究院。基地顾问由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担任,前任主任为焦国成教授.现任主任为吴潜涛教授,葛晨虹教授为基地常务副主任,龚群、肖群忠教授为基地副主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