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洲西部的沙漠地带,生长着一种名叫奎宁的灌木。它们不畏冰雪、烈日、干旱和沙暴,像一个个远离尘世的无名英雄,倔强地伫立在沙漠的戈壁和沙堡之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世峥 《天风》2016,(5):44-45
正令人景仰的使徒保罗,有没有伤心事呢?当然有!这是我在读《哥林多后书》时体会到的:"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也必不累着你们,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  相似文献   
3.
曹青云 《世界哲学》2015,(2):83-90,161
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是他们的理论先驱。他们指出亚里士多德既不赞同柏拉图的灵魂与身体的二元论,也不同意德谟克利特的物理主义,因而他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共享深层的理论预设。功能主义者在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时涉及了三个主要观点:反物理还原论、心灵状态的"物理构成的可塑性",以及心灵与身体的"随附性"关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试图主张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在根本上是不兼容的,并指出他的灵魂观应当称为"质料-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新声 《天风》2010,(10):I0001-I0001
<正>9月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因理性与信仰的冲突而引发的阿奎那与阿维洛伊主义者之间的理智之争,是西方神学与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一争论的根源,虽肇始于亚里士多德对理智性质的歧义性解释,但终极根源则是由于阿那克萨戈拉所设定的"理智"范畴与古希腊传统"灵魂"观念构成的张力所致。争论的焦点是关于理智的性质之争,关于理智和灵魂的关系之争,亦或"理智"究竟是作为身体形式的  相似文献   
6.
我若成水     
我是一缕蒸汽,飘在所有透明的空间里。随着摇曳的落叶摇曳,随着飞舞的粉蝶飞舞,随着消散的清风消散。用自己的躯体,融入所有的灵魂。我化作一滴水,晶莹中折射七彩的幻想:偎依在荷叶上,滚动着为蜻蜓吮吸点点;我匍匐在道路间,袒露着享受日光的沐浴;我静立在红花中,融化着感  相似文献   
7.
杨昕 《美与时代》2014,(12):57-58
从我国目前设计行业所出现的很多的模仿,抄袭现象的角度来看,分析提出了中国走包装设计原创道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认为只有吸收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因素,并且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原创包装之路。  相似文献   
8.
韩彼得牧师在1955年出版的《从天上来的异象》一书中,根据保罗的哥林多书信,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属灵的含义。韩彼得牧师于1919年出生在浙江萧山,长期任教于金陵协和神学院,参与创办了函授科和《教材》,1996年退休前,一直任《教材》主编。他曾任江苏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他的著作《怎样做一个基督徒》《得救之道》等深受广大信徒欢迎。  相似文献   
9.
残灯 《天风》1995,(2):9-11
不信神的人往往会说:我没有看见神怎么能相信有神呢? 我们基督徒却往往会说:神并没有隐藏,他爱我们,向我们显明他自己,使我们能相信他,接受他的爱。  相似文献   
10.
雪峰 《天风》2013,7(7):20-21
教会崇拜中,唱赞美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赞美诗拥有穿透一切的力量,能够直抵人的心灵深处。古今中外的很多优秀圣乐作品,经历时间的洗礼而不朽,甚至在教内教外,遍地传唱。当前,也有不少教会选择在礼拜中采用新歌,觉得这样更活泼。传统诗歌与新歌,究竟哪个更合适呢?以下是两位同工的文章,虽为一家之言,却见仁见智,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