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书房卧室前有一棵生机勃勃的银杏树,那是隔墙邻居刘大爷在院子里种的。它高约两丈,宝塔式的树冠大半高过围墙,恰好投入窗前我的视野。冬去春来,夏秋相继,其叶由嫩绿而至深绿,由金黄及至枯落。四季交替,景物各异,人之心境亦随之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2.
赞赏的力量     
赞赏是一种激励和温暖人心的力量。它也许并不华丽,但一定出自真心,在“赞美”之中包含着“欣赏”;它也许不具备点石成金的魔力,但一定拥有潜移默化、润物于无声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作为构筑城市视觉文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是文明城市形象建立与推广的主要力量,它对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品质的公益广告在媒介传播过程中能提升受众的审美意识,陶冶大众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精神生活质量。对公益广告所特有的广告、审美、传播、教育等属性的科学利用与研究,将对文明城市建设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传播现代文明价值观念和对塑造现代文明城市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国家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后,历史在民众心理上定会积淀下很深的印迹,这种印迹往往是很难人为地加以磨灭的,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造成影响。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个农业社会,在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之后,逐渐形成了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从分析我国历史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入手,重在讨论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产生的利与弊的影响,并对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折射优化我国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保育员队伍是幼儿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承诺。她们的举手投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着力营造保育员队伍的文化氛围,增强保育员队伍的团体凝聚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度责任感、充满爱心的保育员队伍,管理者如何管理保育员队伍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可是谁又曾想过,有一个职业同时兼备了将军与士兵这两种角色,甚至更多职业功能,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班级带的久了,那些孩子做事的风格潜移默化中就有了这位班主任的影子,可想而知班主任该有多大的魅力。换言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付出了多少时间与心血在那些孩子身上。班主任不仅在学校要时刻观察着“他的孩子”,甚至下班回到家还要心系孩子,甚至半夜失眠也会想他们,这不是做作,也不是自己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这就是班主任的常态。  相似文献   
8.
乐在书中     
周末假日,我不逛商场不遛公园不走亲访友,而是徜徉书山。翻一部《辞海》,有问必答,无师自通,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啃一套《史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系四海,义薄九天。或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或跟毛泽东“看万山红遍”,或被文中哲理潜移默化,或为书里人物感奋赞叹……“书富如海,百货皆有(”苏轼),开卷有益,福慧双修,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学校环境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赖东民 《法音》2015,(6):53-54
作为一位油画艺术家,我与中国的佛教艺术有着很深的因缘。记得儿时第一次见到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顶上由众多佛像组成的智慧海时所感受到的震憾,以至那阳光下一排排五彩斑斓的琉璃佛像至今时常还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而后在多年的学画过程中走遍中国,无论是大漠中的敦煌,还是柳浪闻莺的西湖灵隐寺,从气势宏伟的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到刻画精细极致的新津观音寺、北京法海寺壁画,都是我的最爱,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我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