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35年,14岁的赵无极凭一幅希腊雕像的素描轻松考入当时著名艺术教育高等学校杭州艺专。在一次学生的作业展览上他的几幅画作引起了校长林风眠的注意,他觉得“孺子着实可教可造”,希望任课教师吴大羽和潘天寿重点培养。但是赵无极不喜欢他俩主教的国画课,看到老师朝教室走来,就设法逃课,有时来不及就直接跳窗溜走。有一次,他又故技重演,潘天寿很不高兴地冲着赵无极远去的背影吼了一句:“过些日子就是学期考试,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画里阴晴》犹如一篇倒叙的文章,大半篇幅都是作者吴冠中在介绍自己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探索的一些心得和经验的分享。又有中西两方一些任吴冠中学画时对他影响甚深的名师和画家。原来,吴冠中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同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油画。受到梵高、尤脱利罗、德加等西方大师的启发和影响。先后在中西两家的学习经历影响和造就了作者日后油画创新的方向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构图在画面中具有重要的支撑构建作用,是艺术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潘天寿的绘画艺术深刻传达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民族审美趣味、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他在中国画构图方面的特点,主要有:1.以山水之境融入花鸟之中;2.打破常规,新奇壮阔;3.“造险”与“破险”,险峻奇崛;4.金边银角,画外有画;5.画面分割,秩序明确;6.诗、书、画、印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