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尚晶 《美与时代》2022,(4):75-77
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目的在于促进绿道与城市的功能紧密结合,提供优良的滨水景观和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构成城市中具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水区域。以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对滨河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和绿道空间改造,打造位于栾城中心的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滨河生态绿道。  相似文献   
2.
绿道建设作为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的先进理念,其类型不同,在城市结构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差异。调研分析河南省洛阳市典型的绿道形式,总结复合型绿道在城市规划中的特征及应用规律,探究复合型绿道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面对城市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处理好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以城市绿道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居民活动需求和城市绿道空间类型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生态视角的城市绿道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于露 《美与时代》2014,(4):37-37
植物造景在河流景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会单独存在于河流景观中,必然要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恰恰影响着对植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生态旅游概念融入辽西北低山丘陵区的绿道开发中,基于对该地区生态旅游绿道网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分析,制订规划目标与原则,进而通过提炼绿道网在串联旅游业态与生态环境方面所具有的"藤、脉、蔓"效应,提出了三项实施策略,以期推动辽西北低山丘陵区的旅游业发展,并为我国生态旅游绿道网的建设提供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