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美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有独自发祥孕育,发展演绎,成形定性的清晰脉络和事物迹象,并以其自成体系的精湛技艺及其造型经典理论,从一个侧面构建着中华民族美术、尤其是东方美术的典型实体。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基本上依赖于其严格的型制量度经典的延续承传,故“三经一疏”经典是使藏传佛教美术乃至藏民族传统美术的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历史性、审美性得以确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藏族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诸方面构成实体性文化层、艺术高度和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法度。本文就藏传佛教美术造型量度的纲领性理论经典“三经一疏”:即《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的量度法则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吕尚封齐后,姜姓吕氏公室又衍生出许多新的氏族,主要有高氏、国氏、庆氏、崔氏、栾氏、隰氏、东郭氏、卢蒲氏等。这些贵族世代相袭,在齐国,甚至于整个春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仅考证姜齐宗室贵族中的高氏一族在历史上尤其是在姜齐政权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管子》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增 《管子学刊》2001,(1):5-21
本文主旨在研究《管子》法之思想。管法思想源流,在于形上学之道,改造儒之道统为社会道德礼义廉耻,效法阴阳家之天道,予人性基本需求;《管子》之法为战国田齐时代产物,是根据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改革应运而生的思潮:法之意义之演变。从其字义。与刑、礼及其意义的扩展为宪律(根本大法)、制度、法度、法律、法令、政策、方法的意义;《管子》法之体系的建立。即是宪律制度(根本大法)的确立,法制的设置,法度(法律)的订定,法令的推行,法禁的设置,版法(公布的成文法)之公布,执法的过程,建立法之体系;法与权利、法与经济、法与道德的关系;法之特性为其精神公平无私、平等;其特质为绝对、恒常、超越;法之推行的过程要法法、重令、任法。  相似文献   
6.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竹书《民之父母》的中心主题,是关于统治者如何以“超越”的境界和方式治民平天下,成为“理想”之“民之父母”的论述,是儒家学说中以“《诗》教”的形式,宣扬儒家“崇高”道德伦理的代表作。分析可见,《民之父母》所反映的主体思想,与《论语》所体现的孔子学说有较大的差异,而与子思、孟子学说有更多的联系和相近之处。《民之父母》的成篇,当在与《孟子》和竹书《五行》等差相同时的战国中期,其间思想内容上的联系亦可说明。  相似文献   
8.
《管子》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一书,版本众多。本文在历代著录及个人所见版本的基础上,对众多的《管子》版本进行了考察,澄清了前人的一些误解,介绍了各主要版本的基本情况,勾勒出自汉朝刘向校订本以来《管子》版本源流演变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9.
一夫 《佛教文化》2009,(5):26-28
公元1世纪,佛教形成了大乘、小乘两大派别。大乘传入我国后,又分为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前五宗来自天竺(今印度),后两宗为我国僧人所创。南北朝萧梁天监(502—519)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我国创立禅宗,从此禅宗作为主要宗派在我国流传,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后传法慧可,  相似文献   
10.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给西医埋下了心身分离的伏笔,而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则是彻底地将人的心身割裂了.伴随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殖民征服,西医嫁接在了具有深厚实用传统的中国.这不但造就了医者的工具化,更是熏染了患者.医患实用对实用的碰撞,建构了医者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