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暇读清朝康熙帝"削三藩"这段历史,细细品味,受益匪浅。"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镇福建。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皇室的一块心病。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想一展雄心抱负,下决心对割据云南的吴三  相似文献   
2.
包兆会 《天风》2014,(7):42-43
<正>吴历(1631-1718)清代著名画家,诗人。名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幼学画,稍长学琴。早年多与西人牧师、神父往来。1680年,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  相似文献   
3.
清初道教沉寂,主要因为皇帝不信道,清初政教关系紧张和道教赖以贵盛的"上层路线"传道方式的失败等,清廷实行"黜异端以崇正学"基本政治和文化政策,正统道教被迫走上民间化进而民俗化的发展道路,民间化与民俗化的结果导致正统道教高度"内敛"道教无力实现自我更新,道教的整体性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以山水画著称,亦是花卉画大家。恽寿平的山水画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山水画灵秀清逸,中期山水画超逸高妙,晚期山水画平淡清雅。  相似文献   
5.
周志斌 《学海》2001,(6):125-128
1661年3月1日,为抗议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苏州百余名秀才挺身而出,为民请愿.他们乘"哭庙"悼念顺治帝之际,组织领导了这场旨在反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群众运动.结果反贪未成,18名秀才反被诬为"抗粮谋反",在江宁惨遭处斩,这是当时震惊江南的一起冤案."哭庙案"是当时江南诸多社会矛盾尖锐冲突的结果,反映了清初苏州一代文人疾恶如仇、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良 《中国道教》2011,(3):54-58
《穹窿山志》全书共六卷,前四卷为杂录、序记、疏引等作,后二卷为纪游览题赠之诗,从内容上讲是道教宫观方志书,另有大量山水、人物版书,是道教宫观志书中极少见的。《穹窿山志》于康熙初年付梓刻印,流传于世,为研究上真观的由来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穹窿山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思想中,知识的意义从属于道德修养或政治需要.清初以降,这种知识和道德的关系出现了变化,清初孟学研究的种种特点便是明证.黄宗羲之孟学注重挖掘孟子思想中的实学内容,将“性”与“习”相联系,重视客观之“习”对人性之道德修养的作用;将“学”与“良知良能”并重,凸显孟子尊重知识的形象;借“人心道心”之论肯定人欲的合理性,而对客观现实的肯定使得知识具有了突破以道德为基础的传统束缚的孔道,成为乾隆年间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重知思想”之先导.由此,传统思想中知识逐渐脱离道德权威的钳制而具有了独立的、前近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武在《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据清初周体观撰《青云谱道院落成记》,南昌青云谱道院住持朱道朗实际上就是清初著名的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其人经历曾有一个由"贵"转隐、由"佛"转"道"、由"全真"转"净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明霞洞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2年),起初巨石下面有一天然洞穴,当朝晖初露,夕阳欲坠时,霞光千变万化,有“明霞散绮”之称,“明霞祠”之名便由此而来。明霞洞于清初的一次山洪暴发中,洞顶塌陷,而成今形。自太清索道上站,沿着曲弯小径穿林登山,路穷处便是明霞洞。当你进入庙门,只见一巨石当门而立,上书“天半朱霞”,其笔力遒劲,深入石中,洒脱不羁。字意为每到晨辉刚露,映照海面便见霞光万道,苍穹尽染,至午时方穷尽,恰半天。躲过巨石再进数步,两棵银杏树虬枝曲盘,夏季可见着子累累,秋实季节,绿黄相间,景色优美。落目两株银杏树间,石壁上仙书成行,…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晚明王学的反动,清初理学家张履祥的学术侧重于道德修养的具体实践工夫,继承朱子“居敬穷理”而突出“敬”;继承孔子“博文约礼”而突出“礼”;又继承二程“敬义夹持”以强调“主敬”与“约礼”的内外结合.这两者又表现为“从主静到主敬”、“从穷理到约礼”两方面的工夫论转向,“主敬”则以天理为内在修养之依据,“约礼”则以礼义为日常处事之准绳,二者相辅相成,落实于人伦日用,从而凸显其理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