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雅,故受众窄,且传播地点有限,趋于精英化;元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俗,故受众广,且传播地点广大,趋于贫民化。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究《警枕录》这部以往学界不曾措意的著作,通过具体考察其内容,包括其中引用的宋明理学人物及其话语,以及作者本人的自我表达,力求呈现和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状态。通过本文的考察,可见宋明理学传统尤其明清之际所格外突显的,以日记方式记录自我修养的工夫实践,至清代中后期仍被儒家知识人所践行。在这一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理学传统与乾嘉考证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重新认识清代思想史尤其儒学的发展线索和整体面貌,尤其是其内部的多样与复杂,本文也试图提出一些个人的观察,以期推动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成果 《美与时代》2022,(8):7-10
色彩是明清江南文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围绕色彩建立起一套选色与配色的思想体系,目的是建构文人关于色彩的审美标准和范式,表明文人的态度与观念,并且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纠正当时雅俗莫辨的世风。基于明清江南地区代表性的文人设计类著作和书画,通过梳理文人建筑设计中运用的色彩种类,探究色彩的搭配方法,解读色彩背后体现的文人审美观与价值观,分析时代、地域、个体因素对文人建筑的影响,以丰富江南文人设计思想体系研究,提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认知,促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辛敬 《周易研究》2022,(4):32-41
胡煦对宋代以来流传的先天图进行了修改,把黑白连画的先天圆图当做伏羲最初所画的先天图。在此基础上,他用一种“回溯”的方法对“太极”进行了重新诠释,让人在现象界的阴阳流行之中逆觉体证本体“太极”,由此构建了心性论与工夫论。这种太极观对朱熹以“理气”为主导的太极观有解构作用,消解了朱子学中先验的理世界与现象的气世界的严格分限。这种解构成为了清代乾嘉易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乾嘉易学不断将“太极”拉回现实领域,在一种王道政治的视域下谈论太极以及易学,不再强调个人与太极之间的感通联系,逐步走向了胡煦易学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中的《宗经》一篇围绕以圣王及其经典调教文人的主题,教育的落足点尤其在于引导文人的心性也即文心。刘勰的主张乃针对文人时代开启以降,个体性文心偏离经典所导致的文弊状况,提倡回到圣王经典中汲取教化,通过个体文心在经典的涵泳体味中被塑构,文人个体体性与重树圣王经典权威两种诉求得以综合起来,以是,纯粹个体文人也相应被塑造为君子—文人。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因五台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博大而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清朝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五台山藏传佛教渐至鼎盛。清初诸帝多次巡幸五台山;蒙藏高僧频繁朝拜;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僧人人数迅猛增加;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为清初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12,(4):26-27
三,清代文人眼中的西洋画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方传教士逐渐把西方的绘画及其技法传入中国,其作品被称为“西洋画”,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洋画,常以宗教物品出现,如早期的耶稣会以传播天主教为目的,在传教士来华时均携带了一些天主像、圣母像这样一些美术作品。根据明末清初人姜绍书’(生卒不详)所著的《无声诗史》一书中记载:“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  相似文献   
9.
温金玉 《法音》2003,(2):22-27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在佛经中被称为诸佛之母,在佛教信仰体系中地位极尊。五台山因此缘由,也就备受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名公宰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兴起,始于元代。13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各大宗派次第形成,在广大的蒙藏地区已成为普遍的信仰,并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人心向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1244年,为了安抚藏区民众,当时驻军凉州的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汗致书召请藏区最具威望的萨迦班智达北上凉州会谈。…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唐代的文人道诗颇多。唐代文人道诗描绘了道教神仙世界、道教信徒生活以及道教胜地景象,反映了当时的道教文化形态和儒释道融合的趋势,其中不乏文学佳作,为后人了解唐代的道教文化拓宽了研究领域。历代文士、诗人创作的反映道教文化的诗作,通常被称为"文人道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