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下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做惨笑状,或咕嘟着嘴做吃屎状,或抓耳挠腮,  相似文献   
2.
仁学问题的思考是早期道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以二程高足杨时的仁学思想为核心,分析杨时提出的"求仁之方"的工夫论思想,及其背后蕴含的仁之体用的理论问题。杨时对仁之体用的思考,引发了其与程颐论《西铭》,程颐以"理一分殊"诠释体用关系。另外,杨时"求仁之方"的思想与程颢"识仁"工夫之间的紧张,南宋时期以朱熹、张栻等人察识、涵养的仁说之辨再次提出,成为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和”范畴受到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 ,然“致中和”的命题在朱熹方法论中才得到深入系统的阐发。朱熹由“中和”问题切入 ,在反复探讨、最终解悟中和之旨的同时 ,建构了以中和为人生根据和终极目标 ,以“致中和”为根本原则 ,以“致中”(主敬涵养 )与“致和”(格物致知 )两方面的工夫由积累而贯通、内外融合 ,既各致其功又相资互济为根本方法的方法论体系。既集两宋理学方法论之大成 ,又为普通学者提供了可资遵循的下学而上达的规范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徽派建筑艺术是我国民间建筑文化中—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丰富的设计涵养,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物质世界,也塑造了一个最具有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分析其建筑艺术涵养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审美理念,无疑将对当下的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布局具有指导性意识,从而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槐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在炎黄子孙的传统意识中,槐树不仅承担着涵养水源,绿化美化环境的职能,还有很深的意蕴,寄托着人们的期待。老人们常说,炎黄子孙是大槐树底下的孩子,大槐树有根系和家园的意思。众所周知,回族的先民是外来户,回族先民在踏上华夏大地时,承袭了中国的树文化和传统理念。在清真寺和房前院后植槐种柳曾经是一种时尚。时至今日,在京东回族之乡大厂回族自治县还有古槐遗存,历经风雨沦桑,古槐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内修涵养,提高公安民警的思想觉悟,加强公安民警的警察意识和公安民警的文化学习,是网络环境下公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外塑形象,公安民警公正、公平和公开地执法,高效率、高质量地工作和严格按照公安机关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是网络环境下公安文化建设的外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易传》各篇中,《大象传》以卦涵摄符示的物象照察生命与人生,借此诠释、表达生命与人生的价值应然和理想愿景,构建起特性色鲜明的《易》的生命语境。自身生命内外双向的开拓,成为《大象传》易学诠释视域中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前者主要表现在自身生命内在德性的涵养,后者集中表现为宇宙意识、天下意识下的宇宙关怀与天下担当。《大象传》中君子人格得以突显,德内礼外生命人格气象风范方面表现优异成为君子的第一义,以此表达了三才之道下对于人之一才的高度期许,典型体现并深化了孔门儒学的精神,是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生命觉醒与自觉的时代思潮紧相呼应的,并对后世持续发挥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熹对《论语·先进》“吾与点也”一节里所谓“曾点气象”评价有前后变化,重视讨论该问题的内在原因。正是经过对该问题的深入探讨,朱熹最终清晰地表达了他对向内的涵养“气象”的重视,但尤其重视向外的做踏实下学工夫的一贯为学与做人宗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