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炳国 《天风》2012,(4):60
据《齐鲁晚报》报道: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日趋增多,驾考市场也逐渐"火爆"起来。今年33岁的张某瞅准了市民对驾考的畏难心理,谎称自己在车管所有熟人,可以不通过考试从内部直接拿到驾驶证。仅凭几句谎言,张某竟然把很多人骗得团团转,短短一个月内,就有22人交钱报名。共骗取钱财近4万元。后来办证人发现被骗即报警,警方多方调查,终于查到了张某的藏身之地,2月1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内部的认知加工过程。采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问卷法调查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归因和择业焦虑。结果发现:(1)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负向预测择业焦虑,又能通过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及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择业焦虑。(2)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中受到消极事件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只有消极事件积极归因时,生涯适应力才会影响择业焦虑。研究结果揭示了择业焦虑的内部作用过程,丰富了生涯适应力通过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影响择业焦虑的解释视角,为通过归因和注意偏向的调整缓解不同生涯适应力个体择业焦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消极身体意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对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情绪体验、体重控制策略、饮食失调和社会生活五个方面; 并且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BMI)、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同伴和大众媒体)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完善青少年身体意象发展的理论模型; (2) 考察社交媒体等新兴因素的作用; (3) 阐明青少年在加工身体相关信息时的认知特点; (4) 推进中国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严文  刘拓 《心理科学》2020,(5):1103-1110
中国性少数群体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其最大的压力来源。在性少数压力模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Bifactor模型探究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中国性少数(LGB)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金赛量表对649名LGB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Bifactor模型存在部分差异;(2)对于LGB心理健康,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一般因子和拒绝特殊因子具有损害作用,过度保护特殊因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持有正义与慈善的四种区分:一是正义的义务是消极义务,而慈善的义务是积极义务;二是正义的义务是可以强制的,而慈善的义务是不可以强制的;三是正义的义务是完善的义务,而慈善的义务是不完善的义务;四是正义是一个权利问题,而慈善则不是.这四种区分实质上似是而非.要想完整地把握正义与慈善,我们就必须对道德生活有一种整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以赛亚·伯林的消极/积极自由二分法建立在一系列误解之上.一方面,即使我们接受伯林指派的观点,把自由价值当作一种具有内在善性的东西,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像伯林所希望的那样,可以将对自由价值的消极理解设想为一个融贯的思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伯林的“不受他人故意干涉”思想作出反思,我们也并不能将其当作是具有内在善性的价值的一个要件.伯林的误解根源于他对客观价值观念的某种过度焦虑.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差生转化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的心病,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长期以来,英语教师们为此花费了不少心血,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止及整改措施,但大多是从强调教师单方面对待差生的态度入手,很少涉及如何建立差生积极的自信心,改善差生学习英语的消极心态.  相似文献   
8.
通常来说,有“直谅”美称的人,我们往往无法与之成为很要好的朋友,而有时善用谎言规劝安抚的人,也不能就此被我们定为虚伪之辈,而充作仇敌。在钱钟书先生看来,“大凡最自负心直口快的人,同时也最受不起别人的规劝”。所以爱用直谅刺他者,也并不喜欢他人拿直谅来戳己,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谎言的诞生可以适当地促成人际之和谐。  相似文献   
9.
采用累积生态风险问卷、消极自我图式问卷、网络成瘾问卷以及学习倦怠问卷对湖南省4所高职院校的664名高职生进行调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消极自我图式、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职生累积生态风险、消极自我图式、网络成瘾和学习倦怠均呈显著正相关;(2)高职生累积生态风险对学习倦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消极自我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消极自我图式和网络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累积生态风险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为降低高职生的学习倦怠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听障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一采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来探讨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实验二增加了情绪理解任务,并探讨情绪理解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之间的背后机制。结果:(1)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谎言意图理解的正确率显著不如典型发展儿童,且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好,越容易进行真假信息辨别和谎言意图理解;(2)典型发展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准确,谎言意图理解越好:(3)当听障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典型发展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错误信念对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理解具有解释作用,而且推动高情绪理解在谎言理解中的促进作用,以及表明高情绪理解对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中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