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汉初年的郊祀体系中,既有代表天下观的"四",又有源自《尚书》"六宗"之一的""。经过南北朝改造至唐代,"四"取代"",融入了五岳四渎体系且尊于四渎。宋代士人逐渐形成"尊于河"的共识,同时四地方祠庙也得到官方重视。随着明清地理知识的扩大,改变北、西祭祀地点被提上议程,清代一度在松花江流域望北而祭,后改在山关立庙,但西最终未能单独立庙。  相似文献   
2.
以言体信     
杨联涛 《天风》2017,(8):6-7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经文:雅3:2;弗4:29语言是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人每天都会说很多的话,怎样说话,说什么话,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内涵,而基督徒的说话又多了一层意义:见证信仰。圣经对说话有什么样的教导呢?基督徒又该如何说话呢?一、话语的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相似文献   
3.
奇异的恩典     
向天问道:“你是怎样成为广袤无垠、博大无边的蓝天的?”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佛教兴起于北魏,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兴兴衰衰。历史上北周武帝建德三年(674)、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大灭法,五台山寺庙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只在唐武宗灭法时侥幸保存下边远小庙南禅寺。  相似文献   
5.
回忆之海     
这个困在内陆的城是一片安静的。我悠游其中的许多岁月都沉没在这里,透明而澄澈,偶然风过时,泛起回忆的雪白泡沫。  相似文献   
6.
正如时之春如日之晨2014年春,本刊编辑部专门对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特邀顾问方立天教授进行了采访。笔者走进方先生的家,只见墙上一幅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格外显目:"如时之春,如日之晨,东风徐来,不惊一尘。"这似乎在诠释方先生勤思勉行、淡泊超然的一生。方先生为人低调谦和,言语间洋溢着哲人的智慧与长者的慈祥,犹如和风细雨,启迪人心。  相似文献   
7.
海外消息     
《天风》2017,(9):62-62
基督教救援组织在印度建立“棕榈屋”对抗人口贩卖 印度的班加拉人(Banjara)约有600万,生活极度贫困,是印度最大的流浪族群,一些父母甚至会将年轻女儿贩卖为娼妓。7月30日是世界打击贩卖人口行为日,为对抗人口贩卖问题,基督教救援组织救济饥民(Food for the Hungry)与青年使命团(Youth with a Mission),联手开展“棕榈屋”救援计划,旨在建立安全之家救援被性奴役的受害者。通过建设和发展自给自足的社区,  相似文献   
8.
镌刻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棠山摩崖造像,在全国极为罕见,独放异彩。现存190尊造像,分布于73处、163龛中。镌刻造像突出了藏传佛教信徒崇拜和信仰的诸佛、菩萨、救度母、明王、佛母、天王、护法神、祖师、高僧等像。棠山岩石上镌刻的文殊菩萨造像共有10尊,白文殊菩萨造像有一尊,此外还有一尊文殊菩萨所化现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刚造像。通常文殊菩萨的雕、塑、画像都是坐或骑在狮子背上,而棠山雕刻的文殊菩萨造像都是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因造型较为复杂,所以均采用了坐在各异的莲花座的造像。这些造像的造型无一雷同,在全国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9.
张越 《管子学刊》2004,(4):F003-F003
《德法之治与齐国政权研究》是官源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近日由齐鲁书社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10.
曹景年 《管子学刊》2021,(1):108-114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经传皆别行,东汉才开始出现经传合编的现象。昏侯墓新出土的《诗经》和《春秋》简则提供了西汉时期经传合编的典型例证。昏侯本《诗经》采用随文训诂形式,与今本《毛诗》同,注是经的附庸,这种合编形式可能是早期解经的基本模式。昏侯本《春秋》经传是比较典型的经传合编,与今本《公羊传》基本相同,由此可见经传合编不晚于西汉中后期。但这种形式最初可能仅限于民间流行,在官方层面经传仍是别行。东汉的马融以经传合编的形式为经作传,后世引以为法,经传合编遂逐渐取代经传别行。探明经书文本的别行与合编问题,对于研究经学史和古代文献形制的发展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