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子站在理学的立场,对《孟子》"浩然之气"章作出了独到的诠解。他以本末内外之说阐释了心气、心言、志气的含义及其关联;剖析了"浩然之气"的神秘、刚大、先天、创生等特点,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视为"浩然之气"的主旨,突出了它的义理性。在养气工夫上,朱子将"知言"视为养气之前提,直养、配义、集义为根本,"有事而勿忘勿正勿助"为节目,强调道德修养工夫的实践性、彻底性和一贯性。朱子对本章的诠释充分体现了他的诠释理念:"看本文意义,会立言指趣,识为学功夫"的诠释目标,虚心讽诵、专一理会、通贯深入的诠释方法,批判中继承,继承中超越的诠释特点。朱子对本章集大成之诠释在儒学诠释史上树立了典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徒弟求教于水墨大师门下,苦学半载却仍不得要领。 每每看大师作画,也不见大师如何蕴力屏息,只寥寥数笔,勾勒的线条便清晰明朗,一股浩然之气跃然纸上,四周的空气竟也变得灵动起来。徒弟数度临摹大师画作,粗看并无二致,但细细品味,却总觉大师之画若兰香在齿,而己之画则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3.
4.
盖光 《管子学刊》2002,(4):21-26
重视生命的存在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的生命智慧是在生与死的对应中,探讨生命活动中的伦理性内涵。孟子的“浩然之气”作为具有超越意义上的精神性存在方式,是通过“养心”而走向“养气”的生命体验,是在“乐生”智慧中感受生命活动的快意存在,更重要的它是将“浩然之气”升华为“充实而有光辉”的审美精神,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孟子"浩然之气"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然之气"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特有的概念,养"浩然之气"是孟子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由论意志坚定的"不动心"而及"浩然之气",后者是精神心志之气而非生物之气;养"浩然之气"需"配义与道"、"集义而生"、"心勿忘"、勿止勿助,是一长期的道德积累和践履进程而非神秘不测的意志内省;孟子言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并非意在"以人合天",而是文学夸张、自信张扬.  相似文献   
6.
浩然之气     
万物阒寂的静夜,挑一盏灯读《孟子》。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干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行有不慊于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的“浩然之气”也就是由人体内表象出来的“精神之气”。从体育学的角度看,孟子首先承认的是人的身体之内固有“物质之气”,这种固有的“物质之气”经由“养”之后,便升华成为“浩然之气”。人体之内的“物质之气”升华为“浩然之气”所经历的这个“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气”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气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天下之气、昌盛之气、明达之气,养浩然之气就是要培养正气、大气、静气、包容、和谐等良好品性和行为素养.强立身之本,就是浩然之气见诸行动的德行立身、理解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的知识立身、关乎人生远景的基础要素和关键能力立身.  相似文献   
9.
浅释孟子的修身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管子学刊》2009,(1):51-54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儒家以修身为本的思想,并以性善论和天人合一说为理论基础,以修身之道为主干,以乐道精神为灵魂,创建了完整的关于修身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气之韵     
人活于世,气乃命根。气聚则生,气通则神,气宏则雄,气浩则逸!当孟子在生命之琴上奏响“颐养浩然之气”的主旋律时,便有有识之士抚弦而和之:“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当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后,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创意纷呈百家唱:体气足,则文气高妙畅爽;胆气豪,则文气恢宏磅礴;心气旺,则文气凌日冲霄……这气之所彰,宜文,更亦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