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贝 《天风》2012,(9):65
传道人的身份,常引起周围人的好奇,被问及基督教的种种问题也就是家常便饭的事了。我自认为这是传福音的好契机,可以一展身手,然而此类对话却总是在对方无定向的侃谈中不了了之。每每经验此类事件,都让我怅然,如看到圣诞节熙攘的人群以及那些热衷于西式教堂婚礼的年轻人一他们与真正的福音失之交臂!今天有这片纸作为平台,我要跟你说些正经事:信仰非娱乐。在眼下娱乐至上的社会潮流中,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越发玩世不恭,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2.
任俊  高肖肖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24-1232
道德情绪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合情绪, 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 羞耻等。道德情绪影响下人类会产生某些典型行为, 这主要包括道德洁净行为和道德补偿行为。心理学研究道德情绪的实验范式很多, 主要有行为回忆范式、实物或图片刺激范式、情境设置范式等。有关道德情绪的未来研究主要应注重于探讨正性道德情绪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道德情绪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以及探讨道德情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阎书昌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42-1248
洁净近于圣洁/美德”的隐喻广泛存在于文化、宗教领域之中。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身体洁净能减轻不道德情绪, 得以清洁的身体自我会提升道德自我意象, 对他人道德判断的苛刻性降低, 并且不同身体部位(嘴、手)执行不道德行为之后个体有清洁相应部位的倾向。隐喻观和具身认知观构成了这一效应的两种解释理论。对身体洁净与道德关联性的稳定性、特异性以及跨文化的一致性仍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从身体洁净对道德自我影响的临界点、不同形式身体洁净的心理效应、身体洁净在道德应对中的地位、跨学科理论的融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洁净     
洁净与恩慈,都是一种难得意境。看过去一些隐士的作品,总有那种洁净感——仿佛连爱情都是多余的。爱情也沾染了人世间的某些俗气——争吵、嫉妒以及纠缠。而独自眠餐独自行,看山中兰花次第开放,赏小鹿溪边饮潺潺流水。画一些枯枝与松竹,天亮起来诵诗书,夜晚听涛声与钟声。一生都洁净得似一滴水。一日三餐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一床,一枕;一衫,一更。明  相似文献   
5.
岳清华 《天风》2016,(8):8-9
正经文:太21:12-15;弗5:26-27"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一些原本很属灵、富有意义的事情都有变质的可能,在神的家里、在敬拜神的地方和时间,同样也会发生一些得罪神、亏欠人的事情。圣经中讲到耶稣发义怒,就是因为有人借着神圣与慈善之名以达到自私的目的,因此耶稣推翻了他们的桌子,洁净了圣殿,恢复信仰  相似文献   
6.
洁净     
洁净与恩慈,都是一种难得意境。  相似文献   
7.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8.
周海金 《学海》2007,(2):169-174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身体不仅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还是人思想品德、精神状态和心灵境界的表现形态,因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犹太人的认识中,对身体的重视不仅是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需要,也是一项神圣的宗教义务。犹太人对身体的珍视有很多具体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身体的保养,如洁净身体,遵循犹太饮食法,也表现在对性所持的正面态度上,这些方面在犹太经文上都有特定的条例。不同的文化土壤滋生出不同的人体观,研究犹太人的人体观对于我们了解犹太人和犹太文化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赛俩目!《古兰经》中说:你应当按照天命而遵循正路,与你一起悔过的人,也当遵循正路。(11:112)真主在上述经文里呼唤穆圣,命令他按照主命而遵循正路,即遵行伊斯兰教正道。因为圣人遵循正路了,圣门第子  相似文献   
10.
七、欲洁何曾洁--兼论净土美学的现代启示 我在前文曾说妙玉居住的拢翠庵,是"园中之园、净土中的净土".现在我们还应该说妙玉在大观园群芳之中,是最为洁净者,是洁净者之典范是洁净中之洁净者.然而她如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命运竟然如第五回断语所说的那样."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其下场竟然是"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一个"闲去野鹤,无拘无束"的灵性少女,却被贼人动持,倍受凌辱,成为不洁的存在(第一百一十二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