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陶向南  邹亚军  陈耀 《学海》2013,(1):118-126
仅仅基于劳动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理解泰勒及其《科学管理原理》是不全面的,也是泰勒本人所明确否认的.本文认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基于传统的围绕技能工人为核心所构建企业内部车间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机器化大生产的要求,而这种不适应主要反映在对车间生产节奏以及工人培训的权力控制上,而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就是从车间内部的工作时间和动作的科学研究着手,对这种传统车间管理模式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所以科学管理与其说是一种管理技术发明,不如说是一种伴随权力转移的全面的“心理革命”.本文还认为,美国的幅员辽阔、移民社会性质以及秉持自由市场经济的政治气候,促使了美国大型企业和大规模市场的形成,这种美国式的工业化进程也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其他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很受欢迎。开设这两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日前来京宣传新书《幸福超越完美》。他在接受采访时称,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实是在诠释《道德经》的精华,因此他呼吁中国读者认真阅读《道德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宗教学研究教授罗尼·泰勒在其《儒家思想的宗教向度》(TheReligiousDimensionsofConfucianism)一书中对儒学宗教性的独到见解 ,并对其研究工作的特点加以总结和比较 ,希望对“儒学是否是宗教”的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泰勒坚持认为宗教始终是儒学传统中的中心特点 ,分析了有关圣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多重向度 ,例如使用经典文本和静坐修行的形式来发掘其宗教上的意义。而在这种在“天”与“人”的相互关系中 ,朝向精神的最高境界进行的基础性的超越和转化正是对儒学宗教性的一种揭示。  相似文献   
4.
韩升 《哲学动态》2008,(3):67-73
自由是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根本体现.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原子论哲学兴起,并与近代哲学对主体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共契关系,主体成为一个特寺独行的孤立的原子化个体,主体自由成为一种他者缺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徐璇 《学海》2004,(2):156-160
本文简要介绍了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分析其两大支柱的理论来源 ,理论创新 ,并指出M3年增长率实际变动与 4 5 %的参考值相比偏离较大 ,提出应用泰勒规则来验证其货币政策是否具有规则性。然后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 ,按照泰勒规则进行分析处理。分析表明利率规则值与实际的主导利率差异不大 ,更重要的是欧央行基本上成功的维持了物价稳定 (剔除汇率因素 )达到了货币政策的目标 ,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 ,欧央行执行的是规则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争取和平,在国务院的支持及国内主教的推动下,美国总统罗斯福考虑同梵蒂冈建立直接联系。为绕开国会的阻挠,减少国内新教徒的反对,罗斯福引入"特使"概念,精心设计了所派"特使"的地位、人选及时间。当派遣泰勒的消息被公之于众时,梵蒂冈表示热烈欢迎,美国国内天主教徒欢呼雀跃,犹太教徒基本支持,新教徒则大加反对。"泰勒使命"作为一次争取和平的行动,虽作用有限,但建立了总统和教宗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为合作提供了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战时政策的顺利进行,亦为梵蒂冈的国际行动提供了便利。它虽不代表美梵再次建交,但为它们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