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象征主义绘画与印象派绘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只不过印象派是绘画"模仿自然"的最后阶段,而象征主义却是从对外部世界的"模仿"走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并对以后的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艺术从传统艺术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起点.和以往众多艺术流派不同的是,象征主义艺术起源于文学领域,并且是在文学理论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很多诗人和文艺理论家都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写下《克罗茨纳赫笔记》的过程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史的阅读寻找到了一种不同于德国法哲学的新的逻辑方法,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一种"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政治现代性批判,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开始逐渐走向对社会历史本质的探寻。与此同时,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观察者"的诗人波德莱尔,则是在巴黎革命的余烬中构建起一个关于现代生活的精神世界,并提出了一个文化批判意义上的"现代性"概念。两者如何在理论与实践、革命与诗情之间作出抉择,这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而言依然是绕不开的经典话题。  相似文献   
3.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意识是现代性讨论的经典个案.从波希米亚视角进入可以为这一话题提供更多的理解向度.即是,波德莱尔具有浓郁的波希米亚生活气质,衍生入他的一系列批评话语,尤其凝练为一个波希米亚美学定义.该定义将鬼魅的现代生活与艺术创造结合起来,对波希米亚生活与艺术的撞击做了一个最经典的反思与回答,成为波德莱尔现代性意识的一个开拓性前奏.可以说,波德莱尔的波希米亚气质对于波德莱尔现代性意识的理解是一个突破性视角,它把发端于浪漫主义时期放浪不羁的文人生活现象提炼为一种诗学原理,即一种非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实践,是艺术家艺术创作感觉不断增生和涌现的重要源泉.而这一点,正是现代生活的诗学核心,为漩涡式的现代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一个美学平台,延续在后来一系列文化运动中,有着深远的艺术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善春 《现代哲学》2004,2(4):38-42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本雅明后期的重要论文《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正是由于本雅明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论文才具备了清晰谨严的结构,也使一个批判性的波德莱尔形象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本雅明形象皆得展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