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法轮功”是打着“健身祛病”幌子,盗用佛教概念,利用气功和特异功能,制造歪理邪说,散布封建迷信,神化教主,蛊惑蒙骗群众,发展控制成员,聚财敛资,危害社会的一个邪教组织,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11月1日至2日,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发表论文36篇,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与社会贤达18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围绕佛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菩提心",从菩提心的概念、意涵、菩提  相似文献   
3.
李洪志的“法轮功”是对佛家“小法轮功”和“大法轮功”的歪曲篡改。他吹嘘其伪“法轮功”不但超过了佛家的法轮功,还超过了子午周天和卯酉周天功,美其名日“法轮周天法”。这一功法的特点是,修炼是无为,没有任何意念活动,全靠他给你下的现成的“法轮”。修练的结果是人的肉体没有了,灵魂出壳了,生命“圆满”了。  相似文献   
4.
陈星桥 《法音》2008,(1):42-56
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三曰念佛转法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阿难,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念佛生时,功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法轮时,度人如是;临灭度时,遗法如是。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长阿含经》卷第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史中,两家经常借用对方的名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多话语歧义。一般认为,法轮功邪教是抄袭盗用了佛教的“法轮”名词,笔者通过考证,发现“法轮功”邪教盗用的是道教经典中的“法轮”。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会首门泛滥成灾,它们大量盗用道教与佛教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李洪志从民间宗教、会道门那里学来一些东西,经过胡乱拼泰,编出了一套“法轮功”的歪理邪说。  相似文献   
6.
田光烈 《法音》2007,(8):9-14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公元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是年成道。  相似文献   
7.
种菜小记     
闲云 《法音》2000,(8):41-41
随着中国僧团入住蓝毗尼中华寺,汉传大乘佛教的种子又重新播撒在佛陀的故乡。古德有言:法轮未转食轮先,修行进道、弘扬佛法,也要靠适当的营养来资养命根。 在佛陀时代,沙门释子依照佛制是托钵乞食或接受施供,今天的上座部佛教僧人仍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因地域关系,中国汉传佛教却有着不同的习惯。 汉传佛教的特点之一就是素食。不过须根据人体需要,用丰富的菜蔬来补充营养的缺乏。如是吃菜又成了第一大问题。而尼泊尔人的饮食习惯,是以一种叫“摩色拉”的粉末调味,以土豆为主料炒制的混合菜,味浓而辛辣,再配上黄灿灿的尼巴利小豆…  相似文献   
8.
陈星桥 《法音》2005,(5):13-16
4月的三亚,风和日丽,百花吐艳。4月23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设在三亚市喜来登度假酒店的圆桌会会场内,两边墙上高挂着“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会标,另两边墙上挂着佛教教旗和法轮,分别写着“佛光普照”和“法轮常转”八个大字。会场中央安放着一个巨大的空心圆桌,中间点缀着几朵莲花,象征着佛教崇尚的清净、平等、圆满。会场内高僧云集,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上午8时许,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佛教界的200多位高僧大德和嘉宾陆续进入会场。8:30,主持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活佛宣布…  相似文献   
9.
慧远以二藏、四宗、顿渐局来判释佛陀所说经教.吉藏则以二藏三法轮来判释佛教经教.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皆以二藏判教思想为旨归.慧远、吉藏的二藏判教思想,是对整个南北朝判教思想的总结,标志着南北朝佛教判教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释圣玄 《法音》2012,(9):6-15
引言由于对佛陀教义阐释的不同,以及各个地域文化、语言的歧异等因素,在佛灭后约一百年,佛教内部发生严重的分裂,因而形成二大系:上座部系及大众部系。上座部(Sthaviravqda)较为保守,侧重传统及事实,因此主张严守固有的戒律,极力维护原始佛教的理想人格——"罗汉"的神圣地位;反之,大众部(Mahqsqxghika),则较为开放,因为注重理想,故行为进取,但不拘小节。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让佛教走上分道扬镳的不归路,这就是部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