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宗宪 《心理学报》1996,29(1):104-109
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发展状况作了述评。全文包括3部分:对相关概念(犯罪心理学、审判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的辨析;欧洲大陆国家法律心理学的现状;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ICU临终病人治疗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CU临终病人治疗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下)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刘秀文,李莉,冷强北京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100083)李本富上述抢救组病人在死亡前48小时所接受的各种治疗,大部分对病人当时已无意义,如CPR应是诊断意外发生心...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宪 《心理学报》1991,24(2):106-114
本文概述了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的状况,着重论述了它的主要研究领域:证人证言,讯问与供述,法庭心理学,陪审团研究,犯罪心理学,被害人心理学以及司法程序心理学,这些内容对于深化我国的法律心理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把醉酒驾驶认定为犯罪后,“醉酒驾驶(简称醉驾)”成为了目前国内法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醉驾一律入刑”和“醉驾并非一律入刑”的争论。从法律解释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学术观点都是解释学的必然产物。从法律解释学和法律实践的双重角度进行对比,发现前者之于后者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5.
刘援朝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10-10,21
现实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实际问题,都需要法制心理学,正如法律结构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但如果没有心理学的知识,也就不能解决法律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心理学研究所已是势在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结果评价或结果反馈的方式考察评价对错误后调整效应的影响,但是任务前的社会评价怎样影响错误后调整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社会评价任务,以错误后反应时和错误后正确率为指标,在两个实验中考察正性和负性评价对错误后调整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1和实验2中正性和负性评价条件下错误后减慢效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正性和负性评价对错误后调整的作用是一致的,且不受实验任务的影响。在实验1中通过和无评价条件比较发现,评价条件下的正确后反应显著慢于无评价条件,但是评价条件下的错误后反应与无评价条件无差异,说明社会评价加速了个体错误后调整。而且在实验2中发现高低自我效能组个体错误后调整效应差异不显著,说明当前结果不受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说明任务前的社会评价促进了个体错误后行为调整,但是错误后调整效应不受社会评价效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法治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法治作为当代中国所追求的社会治理模式,其运行过程离不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引领和动力支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这一法治价值具体表现在它不仅是创制良法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法律的有效适用和广大公民的自觉守法行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 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 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 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 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 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 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 进一步地, 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 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 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 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 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王丽君  索涛  赵国祥 《心理学报》2020,52(10):1189-1198
现有研究一致认为意识到错误可引起错误后调整, 但是未意识到错误能否促使个体进行错误后调整尚存争议。本实验采用基于go/no-go范式的错误意识任务考察上述问题, 并根据被试对自己按键反应正误主观报告将no-go错误反应分为意识到错误和未意识到错误。行为结果发现, 意识到错误和未意识到错误后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正确击中试次(正确go试次)后正确率; 但是, 意识到错误后试次反应时显著快于正确击中后反应时, 未意识到错误后反应时显著慢于正确击中后反应时。该结果表明两类错误均优化了错误后行为表现, 但是意识到错误后被试调整速度加快, 未意识到错误后被试调整速度减慢。进而, 时频分析发现意识到错误相较于未意识到错误诱发显著更强的alpha波能量。并且, 前者在错误意识主观报告前已诱发alpha波, 后者在错误意识主观报告反应后诱发alpha波。该结果表明意识到错误一直处于持续的注意监控中, 而未意识到错误是任务引起的暂时注意控制。因此, 本实验说明错误意识影响错误后调整, 意识到错误可能采用类似主动性控制的策略调节错误后行为, 而未意识到错误可能采用类似反应性控制的策略调节错误后行为。  相似文献   
10.
韦欣 《学海》2022,(2):131-139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行政区划承担着合理划分基层治理单元的职责,影响着基层治理的边界、资源和效能,直接关系着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建设。区县的“区界重组”作为政府调整空间资源配置的有力工具,在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中能起到何种作用?为回答这一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区界重组数据,发现区界重组能通过边界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界重组通过强区县帮扶弱区县,实现区县一体化增长的协同效应。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基层行政区划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深刻的关联性和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